•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09 22:55:00 股吧网页版
绿色低碳技术转化率不足30% 多机构建议加强跨界合作
来源:第一财经 作者:章轲

  气候危机加剧和能源转型加速的背景下,低碳技术正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关键力量。

  但多家机构的研究发现,目前我国绿色低碳技术的产业化进程滞后,技术转化率不足30%,市场应用面临“政策热、落地难”的挑战。

  在今天(9月9日)创新方法研究会绿色低碳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上,多家机构负责人建议,加快破解绿色低碳技术商业化瓶颈,构建“政府引导、产业协同、资本赋能”的三位一体机制,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与应用,促进成果转化,为实现国家“双碳”目标提供有力支持。

  科技部原副部长、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荣誉主任刘燕华表示,全球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我们不知道极端气候事件会在何时何地发生,不知道气候变化会对生态系统造成多大的破坏,不知道未来的气候趋势会如何演变。”他说,正是这种不确定性,更加坚定了人们要用创新的方法,大胆地尝试从技术创新、政策创新和运行模式创新不同的维度进行研究分析,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国家的能源转型与绿色革命。

  刘燕华表示,应加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公众的沟通与合作,推动绿色低碳技术转化与落地,助力重点行业开展碳减排行动,推动经济社会实现全面绿色低碳转型。

9月9日,促进低碳技术投资应用与国际合作研讨会现场。摄影/章轲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和技术应用是关键支撑。二十大报告对“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作出明确部署,要求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加快节能低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国务院《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均提出“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

  专家表示,从实践看,绿色低碳技术推广应用要经历技术研发、示范引领、规模化推广三个阶段,公共资金更重视前端技术研发,社会资本更看重成熟技术应用,而从“走出实验室”到“走向市场化”的中间环节仍相对薄弱。

  新成立的创新方法研究会绿色低碳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依托单位是绿技行(上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董事长朱军浩在会上表示,作为科技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方法在促进低碳技术的研发、应用与推广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朱军浩介绍,绿色低碳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将组织开展低碳技术领域的战略研究,开展绿色低碳关键技术联合攻关,促进低碳技术的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共同参与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组织编制国际国内绿色低碳领域标准。

  多位专家在会上表示,当前,绿色低碳技术的投资和应用正迎来历史性机遇。从国内看,“双碳”目标驱动下,绿色产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从国际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绿色低碳技术有着巨大的绿色技术需求。应加强跨界合作,实施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布局一批技术水平领先、减排效果突出、示范效应明显、减污降碳协同的示范项目。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