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中科宇航液体动力系统试验中心(以下简称“试验中心”)落成暨试验能力发布会在广州市从化区召开,标志着我国首个面向全球开放的商业航天动力系统测试平台正式落成。试验中心具备的200吨级发动机测试能力、400吨级动力系统综合试验能力,填补了华南地区航天试验的空白,为我国可重复使用火箭的技术攻关、前沿火箭技术的研发试验提供了核心的技术支撑。
面向全球开放火箭动力系统试验支撑
中科宇航液体动力系统试验中心位于广州市从化区鳌头镇,占地1016亩,核心设施包括200吨级与3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试车工位,以及能力领先的400吨级液氧煤油动力系统试车台。今年6月11日,力箭二号液体运载火箭一级动力系统试车任务在中科宇航液体动力系统试验中心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试验中心全面竣工并通过试车考核。
据了解,该试验中心是国内唯一同时具有液体发动机试车、火箭动力系统试车能力的试验机构,也是华南地区唯一的液体运载火箭动力系统、液体发动机试验中心,以安全性、专业性、通用性和经济性为设计原则,是我国中大型液体火箭发动机及可回收技术研发的关键地面验证平台,为火箭动力系统从研制到量产提供全过程试验支撑。
中科宇航创始人、董事长杨毅强在发布会上表示,试验中心建成将大大推进我国大推力发动机和火箭可重复使用技术的进步。未来,试验中心将面向全球科研机构、企业及高校开放共享,打造国际协同研发与技术创新的公共平台,助力全球航天领域的深度合作。
除了航天工程试验外,作为大湾区唯一的综合性航天产业基地,该试验中心开创性地将航天科技与科普教育、现代农业及生态文旅深度融合,打造集航天工程试验、太空科普体验、太空农业展示与生态观光于一体的“航天科技生态综合体”,配套建设包括航天科普展厅、太空农业示范区、太空荷花观赏区及太空果树种植示范区等,构建“技术创新+标准转化+资源共享+产业实现”的产业生态模式,不仅服务于航天科研与智能制造,还将成为向社会公众传播航天文化、展示航天科技与太空农业生态融合创新的重要窗口,打造为对外开放、科技创新和产业聚集的新高地。
多项可重复使用关键技术成果亮相
杨毅强在发布会中表示,未来5-10年,空间产业将逐步实现从低轨向中高轨以及深空的拓展,通过高效利用太空环境、规模化开发太空资源与能源,推动太空经济持续壮大并形成产业规模。
目前,中科宇航以可重复使用关键技术创新为牵引,正稳步推进集束式回收技术路径的工程实践,并前瞻性布局太空旅游等未来产业关键核心技术。
在试验中心,南方财经记者看到了试车台上的力擎二号发动机。中科宇航副总裁杨浩亮介绍,力擎一号、力擎二号是中科宇航自主研制的高性能、轻质化液氧煤油发动机,采用针栓式喷注器及高转速涡轮泵技术,可为可重复使用火箭一、二级和力鸿系列可重复使用飞行器提供动力。
“相较于传统发动机,采用针栓式喷注器及高转速涡轮泵技术可将燃烧效率提升2%,在力箭二号运载火箭上可以将运载能力较传统运载火箭提升10%。”杨浩亮介绍,力箭二号运载火箭首飞箭各项准备工作正在稳步推进,目前已完成全箭总装,进入总测阶段,计划今年四季度执行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轻舟货运飞船初样试飞船发射任务,未来将成为我国大规模星座组网和空间站低成本货运的主力火箭,显著提升国家进入太空的效率及经济效益。
发布会上,杨浩亮还重点推介了力箭二号重型运载火箭、力箭三号运载火箭,以及力鸿系列可重复使用飞行器和力擎系列液氧煤油发动机等核心成果,充分展示了中科宇航在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方面的规划布局。
其中,力箭二号重型运载火箭采用通用芯级捆绑构型设计,通过集束式回收火箭实现发射成本的大幅降低,未来将服务国家卫星互联网高密度发射需求,支撑每年60次的高频次火箭发射,是我国构建空天信息网络的重要基础装备。
力箭三号运载火箭作为全回收式大型液体运载火箭,不仅实现将火箭全回收的技术跨越,更致力于构建空天往返运输系统,为我国未来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和太空资源利用提供关键支撑。
力鸿系列可重复使用飞行器是我国首型面向太空旅游的完全可重复使用飞行器,具备30次以上重复飞行能力,可为客户提供安全、高可靠、低成本的太空旅游服务。同时作为太空科学研究实验平台,可用于解决微重力、空间辐射等空间环境关键科学问题和共性技术问题,支撑我国载人登月、深空探测等重大战略项目实施。
目前,中科宇航具备了覆盖中大型火箭研发、试验、生产及发射一体化能力,除了从化的试验中心外,在广州南沙拥有具备年产30发固体运载火箭和舱段生产的产业化基地;在甘肃酒泉拥有“一固一液”两个自建专有发射工位及专有技术厂房,满足发射前全流程自主保障能力和发射条件。杨浩亮表示,公司在北京、广州、西安、绍兴等地均有布局,能力覆盖火箭和发动机的研发、试验、生产及发射条件,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链全流程覆盖能力,为后期发射服务履约提供了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