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晚间,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调整本市房地产政策措施的通知》,分区优化调整居民购买商品住房政策。新政彻底放开盐田区、大鹏新区的“限购令”,并指出,深户居民,以及在深圳有1年连续社保、个税缴纳证明的非深户居民在罗湖、宝安(不含新安街道)、龙岗、龙华、坪山、光明等区购房不限套数。无法提供1年连续社保、个税缴纳证明的非深户居民,在上述六区限购两套住房。
分析人士指出,此次调整后,罗湖等六区的限购门槛骤降,由此获得购房资格的人数将大大增加。
深圳也成为继北京、上海后,近期又一个大幅放松限购的一线城市。且相比京沪两地,深圳此次楼市调整的力度更大。
政策出台后,深圳楼市反应积极。其中,罗湖区表现也较为抢眼。
乐有家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新政后首个周末(9月6日至9月7日),乐有家门店二手房看房量相较前一周周末上涨12%。其中,罗湖区上涨最为明显,上涨43%。
深圳贝壳研究院公布的数据也显示,楼市新政后首个周末,罗湖区二手房签约量较前一周末(8月30日至8月31日)翻倍。
新房市场方面,罗湖区多个新房项目在新政后传出捷报。
性价比凸显
罗湖区并不是此次调整力度最大的区域,却成为市场反响最为积极的区域之一。乐有家研究中心指出,罗湖、宝安两区成为限购放松后的热点成交区域,其中罗湖区的带看和成交量上涨最明显。
综合多家大型中介机构的信息,新政后首个周末,罗湖区的布心、国贸、清水河等片区均迎来二手房带看和成交高峰,其中不乏外地客户。
新政后首个工作日(9月8日),虽然深圳暴雨,但罗湖区的签单量仍然明显高于平日。
业主信心也很高涨。据悉,新政发布当晚,罗湖区就有业主联系中介挂牌卖房。该业主认为,当前罗湖新房供应量少,二手房更有竞争优势,因此对房子挂售情况很有信心。
新房方面,罗湖区某新楼盘营销负责人透露,新政后首个周末,项目的咨询量较过去几周同期上浮20%左右。新增客户中,不少是刚刚获得购房资格的人。
据介绍,新政首日,京基璟誉府项目就卖出了11套。在该项目周末成交的房源中,有4成左右是新政后刚刚获取购房资格的购房者。
上个周末,罗湖区的部分新盘发布成交“捷报”。庆祝成交的同时,也为项目保持宣传热度。
据悉,在新政后的新增客户中,大部分为新获得购房资格者。还有不少客户原本就有购房资格,但处于观望状态,新政出台后预期转变,并选择出手。
“罗湖作为深圳老城区,配套和教育资源优质,仍具备较强的市场需求。”乐有家研究中心数据指出。
一位长期关注罗湖区学区房的购房者也说,“在整个深圳,罗湖区并不是‘价格洼地’,但考虑到区域的成熟度和配套条件,罗湖绝对是性价比之选。”
罗湖的底牌
作为深圳的老城区,罗湖区不仅拥有成熟的生活配套和优质的教育资源,产业基础也颇为雄厚。金融、商贸、黄金珠宝等优势产业发展已久,也较为成熟。此外,罗湖与香港陆路接壤,拥有罗湖、文锦渡、莲塘等多个口岸,一直是承接深港往来的重要地带。
这使得罗湖区成为深圳“老钱”的聚集地。
按照规划,清水河片区的人工智能、粤海城的低空经济将作为战新和未来产业持续做大。同时,随着深港联系日益紧密,罗湖在 “口岸经济”、“深港消费” 等方面有望挖掘更多潜力。
这些基本面不仅是罗湖楼市的底牌,也为其提供了长期支撑。
近几年,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投资投机需求大量淡出。随着房屋回归居住属性,人口、产业、配套等基本面变得越来越重要。在这方面,罗湖的底牌更加厚实,也证明了罗湖楼市短期升温,确实有其扎实的根基和多元的价值支撑。
今年以来,罗湖楼市的成交量一直名列前茅。根据深房中协统计,今年8月,罗湖区录得二手房成交849套,位居全市第三。细分到片区看,布心、国贸两大片区的成交量均位居前十。具体到楼盘看,布心片区的独树阳光里项目位居第一。
深房中协指出,传统的关内市场仍是存量房的兵家必争之地。
深房中协预计,在新政推动下,预计市场特别是新房会迎来推盘高峰。需求方也会加快入市,叠加国庆假期、秋季婚房需求等,“金九银十”大概率会实现。
多数分析人士指出,从基本面的韧性和升级潜力来看,罗湖楼市也将迎来窗口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