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研发、德国制造、全球销售——追觅汽车正在颠覆性地讲述一个中国造车的全新叙事。
9月8日,在追觅汽车官宣造车之后的仅10天,再度传出了一个新消息。当天,追觅科技创始人兼CEO俞浩携团队赴德国,为追觅汽车进行工厂选址,这是中国科技企业首次在欧洲高端制造腹地落地综合性工厂。紧接着,在德国当地时间9月9日下午,就在当地投资等相关议题,追觅汽车与柏林当地有关部门进行了深度交流,双方对于开展深度合作表示期待。
与法国巴黎银行进行深度合作,追觅汽车计划打造的全球第一家工厂将毗邻特斯拉德国柏林超级工厂。选址于此,为追觅汽车在欧洲乃至世界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追觅汽车未来将有机会直接与当地品牌共享汽车核心零部件的本地化供应网络,大幅缩短研发周期并降低物流成本,并将网络高效覆盖整个欧洲。
自此,追觅汽车一条全然不同的造车路径也浮出水面。
依托中国在智能化领域的研发优势,叠加欧洲汽车产业世界级制造标准,中国汽车也真正有了一条全球化的道路。打造高价值的产品,塑造世界最知名的品牌,这才是追觅汽车“生而全球”的目标——也是中国汽车产业走向世界的全新一页。
“做正确的事”才能“屡战屡胜”
当“造车卷”、“造车难”已经成为绝大部分人的“常识”时,追觅汽车的宣布意料之中地引起了巨大关注。在行业竞争压力如此之大的情况下,这家已经全球知名的科技企业,为什么要入局造车?
实际上,追觅科技一直在讲一个“反常识”的故事:所谓“常识”之路或许更容易让人接受,但实际上,往往“反常识”才能通向成功之路。
8月底,追觅科技正式官宣造车,首款超豪华纯电车型计划在2027年亮相。出人意料的不仅是造车这件事,还有它的决策:打造全球化超豪华汽车品牌。
这也是追觅造车的第一个“反常识”——做超豪华。
敢于提出“对标超豪华品牌”的新入局者绝无仅有。此前大多分两类,一类选择对标较为容易达成的入门级产品,另一类选择对标BBA;前者几乎已消失殆尽,而后者大多也在苦苦挣扎。而选择打造超豪华品牌,追觅汽车要从金字塔尖切入,去切最具价值的蛋糕。
智能的不豪华?豪华的不智能?追觅汽车要一举解决这两个问题。不同于当前传统超豪华品牌,追觅汽车团队打造的超豪华品牌将结合中国智能化浪潮下的技术优势,将产品打造为拥有生命力和成长性的AI智能终端。结束“冰冷机器”时代,开启超豪华汽车的“智能交互”时代。追觅汽车将打造最高效、最智能的用户体验。
随着官宣而来的,是追觅汽车的第二个“反常识”——德国建厂。
传统车企往往先在国内建立稳固的市场地位和生产基地,利用国内相对较低的生产成本和熟悉的市场环境,积累资金、技术和品牌影响力,然后再逐步拓展海外市场。但追觅汽车作为一个从出生第一天起就瞄准全球市场的新品牌,将第一站选在德国,直接面向全球市场,这与传统车企的海外建厂的逻辑截然不同。
而想要在全球销售,海外建厂是必须之举。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和偏好存在差异,在海外建厂可以使车企更深入地了解当地市场需求,根据当地消费者的喜好和使用习惯,及时调整产品设计和生产策略,更好地满足当地市场的需求。与此同时,海外工厂可以以点带面,帮助车企迅速拓展周边市场。
德国作为欧洲汽车工业的心脏之地,追觅汽车在此建厂,对于中国汽车产业而言,更具跨时代的意义。
“做超豪华”与“海外建厂”,看起来都是“反常识”,而背后却是追觅科技一贯以来的底层逻辑:做正确的事情,不做简单的事情。
从成立至今,在经济增长放缓的大背景下,追觅科技却走出了一条逆势增长的曲线:连续7年增长率超过100%,2025年上半年业绩远超2024年全年。追觅科技旗下全场景生态产品已覆盖全球100余国家,并在德国、法国等二十余个市场拿下多个市占率第一。在全球市场,追觅建立了超过6000家线下渠道,拥有3000万用户群,在全球尤其欧洲市场具备强大的渠道优势。
作为一家世界级的科技公司,屡战屡胜,是它打造世界级汽车品牌的底气。
长期投入抓住“苹果机会”
在进入汽车领域之前,在无数个赛道中,追觅科技都抓住了“苹果机会”:依靠中国的产业链,不打“性价比”,以技术溢价在全球市场上打造一个高端品牌,获得更高的商业价值。
眼下,追觅认为仍有机会在汽车领域复刻过去的成功。当前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阶段,已为新入局者提供了此前难以想象的基础条件,这其中包含三大核心机会:品牌高端化的窗口期,当前全球化的成熟土壤,以及组织与供应链优势——而这,也是追觅眼里的汽车赛道的“苹果机会”。
当外国有关部门、海外机构都在与追觅汽车就业务加速落地而进行会谈时,追觅科技对于汽车业务的长期投入与决心已经不需要再多赘述。
有一个已经被外界熟知的故事:追觅想要造车的梦想,可以追溯到12年前。当时创业团队评估下来:200亿元的启动资金让进军汽车赛道门槛太高,也不适合用来初次创业。但如今,追觅团队认为:时机成熟,可以踏入造车这个“检验自身综合能力的终极战场”。
中国研发,中国汽车产业链的这一巨大优势,同时也是追觅汽车进军海外的底牌之一。
当前,毫无疑问的是:在新能源智能汽车领域中,中国品牌的产品与海外绝大多数车企形成了“代际差”,快速的技术迭代与对用户的深度洞察,让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研发水平处于绝对头部。
如今,追觅汽车项目已组建了近千人的造车团队,涵盖研发、制造与质量控制等跨行业人才,既包括原智能硬件业务的核心研发人员,也引入了来自传统整车制造领域的资深专家,形成“智能+制造”双基因驱动的组织架构。
技术领域,追觅科技已经完成了厚重的积累。截至 2024 年底,追觅全球累计申请专利 6379 件,其中 45% 为发明专利,覆盖传感器融合、电机控制与人机交互等电动车核心领域,这些技术储备将直接转化为汽车产品的竞争力。
追觅汽车的内部目标是:要实现“全要素竞争” ——这意味着不依赖单一优势,而是在所有关键指标上超越对手。追觅的目标是:在价格、续航、智能体验等所有用户关心的指标上,至少比对手好 10%-20%;与此同时,实现“创新式超越”。
依托中国研发人才与技术优势,以德国制造生产满足世界顶尖要求的超豪华产品,追觅汽车的“生而全球”有了一个具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