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3日,广东省登记在册经营主体突破2000万,达到了2000.19万户,比2024年末净增95.31万户,增长5%,总量位居全国第一。这一数据的背后,便是广东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
9月9日,广东省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专题会议(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专场)在广州召开。会上,省人大常委会的相关专题报告与多位专家学者、企业家、人大代表的发言,共同勾勒出广东营商生态的立体图景——超2000万经营主体扎根南粤的底气背后,是“企业家口碑第一”的认可,亦是改革深水区亟待破解的要素支撑短板、公平竞争隐忧与制度型开放挑战。
调研报告中的“四对关系”成为会场共识——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政策供给与企业需求、制度保障与创新发展、国内大循环与国内国际双循环。广东的突围之路也已然清晰:以制度型开放打破要素流动壁垒,以法治化护航提升规则竞争力,让每一户经营主体都能在这片“黑土地”拔节生长。破堵点、塑优势的广东,正为全国探路。
广东样本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从省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组关于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专题调研报告中可以看出,近年来,广东市场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市场化改革的锐度在要素领域尤为凸显。
深圳、横琴、南沙率先探索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从海陆空全空间无人体系准入标准到数据要素改革,广东始终挺立潮头。截至7月底,全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推动放贷2.43万亿元;区域创新能力连续8年全国第一,“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登顶全球百强榜首……
法治化护航营商环境的脚步同样坚实:全国首部外商投资权益保护立法在粤诞生,广东近年来还就优化营商环境、技能人才培养、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制造强省等进行立法。全省12个地级以上市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地方性法规、决定。全省法院去年审结各类知识产权案件量达8.8万件、约占全国四分之一。
国际化基因则深植于广东的开放血脉。“招商引资20条”等政策,累计吸引超350家世界500强企业布局广东。首创跨关境海空联运通道,横琴口岸“联合一站式”查验将通关缩至2分钟,自贸区形成772项制度创新成果……今年1至7月,广东新设外资企业1.7万家,同比增长32.7%;实际使用外资656.7亿元,增长8.2%。
深水区挑战
从要素梗阻到规则接轨的突围战
亮眼成绩单的另一面,是改革进入攻坚期的复杂考题。省人大常委会调研报告直指建立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五大挑战:公平竞争市场秩序尚未完全形成、要素支撑存在薄弱环节、涉企服务质效有待优化提升、知识产权保护仍需持续加强、外商投资权益保护部门协同效能不足。
这些宏观判断在企业家发言中具象为鲜活的痛点。广东爱健康农牧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瑞清道出农牧民企的“长周期之困”:种业保育需二十年坚守,现代化养殖场投入数亿元,农业设施用地、生产设备等投入巨大,却因权属登记不完善,难以抵押融资。品牌、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价值也未被金融机构充分认可。

广东爱健康农牧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瑞清在会上发言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合会会长黄西勤则点出数字经济跃升的“评估之难”:数据资产“三权分置”缺乏法律实施细则,估值无权威标准。“目前市场缺乏普遍认可的评估方法、指标和标准体系,影响数据资产在递延、质押和交易中的公允性。”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合会会长黄西勤在会上发言
与此同时,知识产权保护面临跨国挑战。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传卫坦言,高技术化、链条化的侵权手段让维权成本高企,出海企业常遇“水土不服”,如何在国际知识产权竞争中占据主动是中国企业面临的一大挑战。

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传卫在会上发言
更深的焦虑来自竞争环境的“隐形门槛”。佳都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执行总裁陈娇直言,招投标中“国企优先”的潜规则挤压了民企的发展空间。在实际项目的招投标实践中,大多都要求竞标产品具有成功落地应用经验,对于科技企业来说是难题。
破局之道
制度型开放与要素重构的双轨创新
面对这些全国性的难题,广东如何率先“破冰”?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改革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给出建议:保持持续发展的国际化、法治化之路,推进粤港澳三地的法律规则对接、衔接,一方面使港澳企业更多地到内地来发展,同时使内地的体制机制通过区域性的试点,更好地与国际市场对接,使市场机制更加现代化。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改革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在会上发言
这一思路与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院长,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黄新飞的“三步走”路径相呼应:短期打造企业开办“一日办结”等可感知改革;中期加快开展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体系的试点接轨;长期从改革“跟跑者”逐步转变为制度“引领者”和“赋能者”,参与全球规则制定,打造国际标杆体系。
黄西勤呼吁加快《广东省数据条例》立法,建立统一数据资产登记规则和标准,确保全省的数据产权登记程序一致、要求一致。针对农牧业融资难,李瑞清建议推动农业资产权属登记改革,明确地上附着物的金融属性,拓宽融资渠道。
张传卫强调知识产权保护的“内外兼修”:对内提高知识产权侵权的技术调查手段和鉴定水平,对外构建知识产权的事前防范、事后救济等多维应对体系,为企业在知识产权出海和国际标准话语权争夺中提供更多的服务保障。“确保企业在国际竞争中除了自救之外,获得更多支持来维护合法权益。”
法治护航的共识同样清晰。省人大代表、广东省律师协会副会长刘涛描绘了国际仲裁“优选地”蓝图:复制推广深国仲成功经验,明确仲裁机构的独立法人地位;深化粤港澳规则衔接,建立三地仲裁裁决“相互认可”的绿色通道;扩大国际“朋友圈”,让广东仲裁品牌走进更多新兴市场。

省人大代表、广东省律师协会副会长刘涛在会上发言
政府回应
从政策供给到执行闭环的攻坚承诺
面对专家学者和企业的建言,相关部门负责人以精准施策的路线图作出回应。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广东将启动营商环境“揭榜挂帅”行动,聚焦23个重点领域小切口改革。省司法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推动建立涉企行政执法诉求沟通和监督联动两项机制和粤港澳仲裁机构定期磋商机制,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事仲裁中心。
省市场监管局则剑指公平竞争,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进一步优化公平竞争审查体制机制,加快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要素保障方面,省政务局相关负责人透露将加快推进《广东省数据条例》立法,试点开展数据产权登记,推动金融授信创新。省法院的回应聚焦司法护航:严惩“市霸”、“二选一”、大数据杀熟、强制搭售等行为,推进建设大湾区世界级企业重整中心,健全新兴领域知识产权保护规则,严格实施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完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与行政保护协同机制。
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则表示,将推动优化政府采购及招投标公平准入环境,完善政府采购及招投标评审机制,适当扩充评审专家库中外资企业评审专家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