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司法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时期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司法行政工作,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
司法部部长贺荣介绍,“十四五”时期,各级司法行政机关立足职能扎实推进法治建设相关任务的落实,以及政府立法、依法行政、刑罚执行、公共法律服务、涉外法治等各项工作,为圆满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十四五”时期,我国深入推进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司法鉴定、调解、仲裁等领域改革发展,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并持续完善。目前,我国有律师83万人、仲裁员6.7万人、公证员1.5万人、司法鉴定人4万人、法律援助工作人员1.2万人,每年办理各类业务4000多万件,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障群众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
司法部副部长吴言军介绍,司法部不断建立健全诉调、访调、警调、检调等对接机制,加强调解与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的有效衔接,深化完善以人民调解为基础,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司法调解优势互补、有机衔接、协调联动的大调解工作格局。目前,全国在人民法院、公安机关、信访等部门共设立调解组织2.8万个,大量矛盾纠纷通过衔接联动机制及时就地化解。
在推进公证便民利民方面,司法部有序推进公证执业区域放宽至省一级,推动学历学位、机动车驾驶证、居民身份证、营业执照等公证事项“跨省通办”,方便群众就近办理公证。同时,实行公证服务工作日错峰延时、周末不打烊等便民举措,切实解决群众节假日办理公证难等问题。
在调解工作方面,司法部加强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切实保障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十四五”期间,全国调解组织年均调解各类纠纷近1600万件,调解成功率95%以上。目前,全国共有人民调解委员会69.6万个,5年来专职调解员由36.4万人增至47万人,提高29%,队伍素质结构不断优化,基本形成了覆盖城乡和重点领域的调解组织网络。
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法治发挥着重要保障作用。“十四五”时期,司法部持续加强法律法规制度供给和行政执法监督,以法治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一方面,司法部切实加强法律法规制度供给,会同有关部门完成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公平竞争审查条例、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等一大批法律法规的制定修订工作,完善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制度规则。同时,全面清理不利于统一大市场建设的相关法规政策。2024年,司法部统筹开展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法律法规政策的清理工作,修改废止的全部工作将于年内完成。
另一方面,强化行政执法协调监督。今年3月份以来,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根据国务院有关方案,我们紧盯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突出问题开展集中纠治,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效。”贺荣表示,一是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和违规异地执法、趋利性执法等问题得到有效纠治。今年1月份至8月份,各地涉企行政检查数量同比普遍下降30%以上。二是专项行动坚持严格依法,坚守法治原则,该严则严、当宽则宽。今年以来,查纠执法突出问题相关案件4.7万件。今年1月份至8月份,有关部门依法查办重点领域违法行为、纠治执法不作为案件4400多件,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的理念进一步强化。
目前,司法部正在加快制定《行政执法监督条例》,研究完善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持续健全规范涉企行政执法的长效机制。
行政复议提质增效
行政复议在监督依法行政、化解行政争议等方面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司法部副部长胡卫列介绍,“十四五”期间,司法部立足职责,推动行政复议改革完善、提质增效,更好发挥公正高效、便民为民的制度优势和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作用。
司法部通过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将分散在地方各部门的行政复议职责集中到各级政府统一履行,由司法行政机关具体办理。地方复议机关由3万多个精简到3000多个,优化了行政复议的管辖体制。各地普遍建立行政复议委员会,切实提高行政复议的公正性和公信力。
同时,制定了加强行政复议调解的指导意见,将调解贯穿行政复议全过程,2024年以来通过调解和解方式结案16.8万件,占比达23%,有效促进了社会和谐。上线在线复议系统,指导各地落实各项便民举措,2024年全国新收行政复议案件74.96万件,同比增长94.7%。经复议后,90.3%的案件实现案结事了。今年上半年,新收复议案件34.75万件,同比增长16.8%,越来越多的群众和企业首选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
此外,坚持有错必纠,加大行政复议监督纠错的力度和制度刚性,2024年以来纠正违法和不当行政行为8.2万件。强化以案促改、以案促治,针对执法共性问题制发行政复议意见书、建议书1.1万余份,有效提升新业态市场准入、新就业群体社会保障、小区物业管理等领域的依法行政水平,促进法治政府建设和民生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