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6月10日,美国储能系统集成商Powin 向新泽西破产法庭正式递交破产保护申请。
从原因看,公司轻资产运营模式下对设备采购差价的依赖使其毛利率长期偏低,核心部件高度依赖中国供应链却遭遇美国关税激增,叠加内部管理及战略宣传与实际脱节等问题,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
这一案例既暴露了美国储能行业需求爆发与本土产能滞后的结构性矛盾,也透露出轻资产的弊端,整合时代,要么跟进垂直整合、要么迅速转型软件服务,差异化优势填补市场缺口才是关键。
以下为正文:
Powin(全称:Powin Energy Corporation)是美国第三大储能系统集成商。
据悉,该公司及其债务方分别于6月9日和10日向美国新泽西地区破产法院提交了破产重组申请。Powin表示,此举是解决财务负债并保障核心业务的战略举措。第11章破产保护允许企业在持续运营的同时提出重组计划以偿还债权人。
破产申请显示,Powin负债超过3亿美元,员工仅剩85人,前五十大无担保债权人中,前三大债权人分别为韩国储能企业ACE Engineering(债务规模达1亿美元)、青岛中集普威新能源(债务规模约4900万美元)和宁德时代(债务规模4400万美元)。
01
轻资产模式难抗风险
美国储能系统集成商的商业模式以“硬件集成+软件服务”为核心,多采用轻资产运营模式。即自身不生产电芯,主要通过标准化设计,从全球采购电池模组、逆变器等核心部件组装调试,直接销售系统并提供软件监控等增值服务。
Powin、Fluence等公司的利润很大程度来自设备采购与销售的差价,以及软件服务的附加收益。
这种模式优点是轻资产、复制快,前期能借助全球廉价供应链实现了业务的迅速扩张。但也存在技术壁垒低、供应链依赖高,一旦外部供应或价格发生剧烈变化,公司自身缺乏缓冲空间。
Powin的失败正暴露了这一模式的问题,实际上,美国储能厂商近年来已经开始调整策略,寻求差异化竞争路径:
特斯拉发挥垂直一体化、技术优势,在内华达和德州建设超级工厂,本土制造电芯和储能系统。“以产能换成本”,通过规模效应降低单位成本。
以Fluence为代表的企业则选择转型成为“软件+服务”提供商。除了硬件系统的升级外,Fluence更加专注于储能的操作系统、能源管理和全生命周期运维服务等高价值环节,如提供电力市场交易算法、性能优化等数字化解决方案。公司定位从卖设备转为提供长期服务,希望通过经常性服务收入改善盈利,而非只依赖一次性设备差价。
一些美国企业选择避开锂电池红海,开发新型储能技术以差异化竞争。
典型如ESS公司主攻铁基液流电池长时储能,提供10小时以上超长放电时长的系统。虽然液流电池目前商业化规模不大,但ESS已与萨克拉门托公用事业签订了200MW/2 GWh长时储能项目协议,有望在细分市场抢占先机。
另一些厂商如GE Vernova、Enphase等则采取“邻近外包”策略,将组装产线转移至墨西哥、印度等友好国家,既规避高额关税又缩短交付周期,在全球化与本土化间寻找平衡。
总体而言,轻资产模式的韧性并不高。
02
美国关税与补贴调整
近期,美国贸易政策变化较快,清洁能源补贴具有较高不确定性。
特朗普政府上台后,频繁上调对进口电池的关税。2025年初,美国对中国产锂离子电池征收高达145%的综合关税,这导致Powin等依赖中国供应链的集成商项目成本飙升;关税壁垒阻断了Powin的供应链,项目交付陷入停滞,营收来源被掐断。
清洁能源补贴方面,2022年《通胀削减法案》(IRA)为独立储能项目提供30%的投资税收抵免(ITC),激发了储能投资热情;但2025年“大而美”法案调整了补贴条款,要求储能项目在2033年底前开始建设才能获得全额抵免,且提高了本土化要求,导致Powin等依赖进口供应链的企业无法满足条件。
这一事件暴露了美国储能产业链的薄弱环节。短期来看,Powin破产可能使部分在手项目陷入搁置,美国储能市场增速放缓。一些本就利润微薄的中小储能企业将面临更严峻的生存考验,行业整合洗牌的进程可能加快。
长期而言,Powin事件也意味着,美国过度激进的贸易保护在尚未建成完备本土供应链之前,反而令本土企业承受重压。如何平衡短期保护和长期发展的关系,将成为美国储能政策需要审视的问题。
03
过度依赖中国供应链
Powin长期依赖中国储能产业链,主要合作伙伴包括:
电池供应商: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瑞浦兰钧、海辰储能、远景动力等;
合资公司:2023年,中集集团与Powin合资成立青岛中集普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Powin持有其部分股权。
中企订单包括:宁德时代在2022-2023年为Powin供应电芯,累计欠款4400万美元,已在2024年8月2日通过香港国际仲裁中心追讨,并指控Powin涉嫌转移在华资产;青岛中集普威是于2023年由中集集团全资子公司中集技术有限公司、青岛中集集装箱制造有限公司、美国Powin共同出资成立,主营储能装备研发制造。债务规模约4900万美元;
前五十大无担保债权人中的中国企业还包括:福建时代星云科技有限公司(425万美元),青岛中集集装箱制造有限公司(327万美元),美资企业博格思众(常州)空调系统有限公司(127万美元),潍坊智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124万美元),上海赫敦实业有限公司(109万美元),惠州拓邦电气技术有限公司(41万美元)等。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Powin近年与亿纬储能、海辰储能、瑞浦兰钧、远景动力等签署大量电芯采购意向协议,但这些企业未出现在债权人名单中,这可能意味着部分合作尚未进入交付阶段。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1月12日,海辰储能与Powin签署5GWh储能电池框架采购合作协议。未来三年,海辰储能将基于自主研发的300Ah电力储能专用电池产品,向Powin提供商定的储能容量。
2024年6月19日,亿纬锂能子公司亿纬储能与Powin签署《Powin/EVE电池组和下一代电池供应谅解备忘录》,强调了亿纬储能和Powin将为磷酸铁锂电池组和更高密度电池的供应制定主供应协议的主要条款和条件。
Powin的破产,根源在于其商业模式依赖设备采购差价,毛利率长期较低,叠加项目延期和客户回款困难等问题,最终导致现金流枯竭。
此外,Powin内部管理问题频发,如 2024 年 7 月宁德时代委托的调查公司发现 Powin 中国办公室关闭、仓库空置,被质疑通过关联公司转移资产。
04
尾声
Powin破产导致其全球17GWh储能项目面临交付停滞,美国储能市场供应链出现缺口,需由其他集成商填补,这给市场空出了新机遇。
与此同时,这也为中企出海敲响了警钟,需警惕美国市场的政策不确定性和供应链风险,多元化市场布局可能是备选项。
Powin破产的案例既暴露了美国储能行业需求爆发与本土产能滞后的结构性矛盾,也透露出轻资产的弊端,整合时代,要么跟进垂直整合、要么迅速转型软件服务,差异化优势填补市场缺口才是关键。
原文标题 : Powin 破产启示:轻资产弊端与美国市场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