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全国碳市场成交量整体增加,碳价小幅走低。
撰文 |森序
出品 | 零碳知识局
今年8月,全国碳市场价格下跌。截至8月29日收盘,全国碳市场综合价格为69.3元/吨,较上月最后一个交易日下跌4.39%。

其中,8月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总成交量1510.9万吨,总成交额10.42亿元。挂牌协议交易月成交量503.1万吨,月成交额3.57亿元,8月29日交易收盘价为69.30元/吨。大宗协议交易月成交量1007.3万吨,月成交额6.85亿元。单向竞价交易月成交量0.5万吨,月成交额34.9万元。
截至2025年8月29日,2025年度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总成交量6539.8万吨,总成交额47.94亿元。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累计成交量6.96亿吨,累计成交额478.26亿元。

在成交量方面,全国碳市场成交量整体增加。8月全国碳市场配额成交量同比上月增加30.1%,其中挂牌(CEA)总成交量503.1万吨,环比减少10.8%,日均成交量21.9万吨,环比减少3.0%;大宗协议月内成交量1007.3万吨,环比增加70.9%,日均成交量43.8万吨,环比增加85.8%;单向竞价共1场竞拍,成交量0.5万吨。月内,大宗协议成交占总成交量的66.7%。8月市场交易的稳定性明显提升,除8月7日和22日外,各个交易日的成交量均超过25万吨,其中三个交易日成交量突破百万吨,碳市场交投活跃度持续攀升。
成交价方面,碳价持续小幅走低。8月的日均收盘价为71.39元/吨,相较于7月的日均收盘价73.57元/吨下跌约3%。挂牌协议月均价为71.02/吨,环比下跌4.1%;大宗协议月均价为67.99元/吨,环比下跌6.2%。本月收盘价69.30元/吨,环比下跌4.4%,同比去年同期收盘价下跌24.9%。本月挂牌协议最高价为72.68元;最低为69.23元;大宗协议成交价最低为55.00元,最高为75.14元。

8月29日,复旦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公布了2025年9月复旦碳价指数结果。根据研究中心发布的模型预测来看,9月份,全国碳市场价格仍将下行。
其中:2025年9月全国碳排放配额(CEA)的买入价格预期为68.46元/吨,卖出价格预期为72.38元/吨,中间价为70.42元/吨;买入价格指数为171.15,下跌3.92%;卖出价格指数为163.31,下跌4.81%;中间价格指数为167.03,下跌4.38%。2025年12月全国碳排放配额(CEA)的买入价格预期为70.50元/吨,卖出价格预期为78.13元/吨,中间价为74.31元/吨;买入价格指数为131.90,卖出价格指数为134.11,中间价格指数为133.04。同时,2025年9月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的买入价格预期为74.80元/吨,卖出价格预期为84.70元/吨,中间价为79.75元/吨;买入价格指数为188.03,下跌1.90%;卖出价格指数为203.75,上涨1.33%;中间价格指数为196.07,下跌0.20%。
8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碳市场的重点任务和行动路线图。
《意见》明确指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的碳市场,有计划分步骤扩大实施范围、扩展参与主体。到2027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基本覆盖工业领域主要排放行业,到2030年,基本建成以配额总量控制为基础、免费和有偿分配相结合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近日,生态环境部在发布会上透露,接下来将深入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
其中,根据行业发展状况、降碳减污贡献、数据质量基础、碳排放特征等,有序扩大强制碳市场的覆盖行业范围。建立预期明确、公开透明的碳排放配额管理制度,明确市场中长期碳排放配额控制目标,逐步由强度控制转向总量控制。配额分配方式由免费转向免费和有偿相结合,有序提高有偿分配比例。加强对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市场的指导和监督管理,建立定期评估和退出机制,不再新建地方或区域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此外,在提升碳市场活力方面,将联合金融机构探索开发与碳排放权和核证自愿减排量相关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建立碳质押、碳回购等政策制度。同时,稳妥推进符合要求的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
在提高管理水平方面,将严格规范碳排放核查,完善重点行业核查技术规范。压实重点排放单位履行碳排放核算与报告的主体责任。加强碳排放数据质量全过程监管,严厉打击各种弄虚作假行为。将研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夯实碳市场建设制度基础,为加快建设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国际影响力的全国碳市场提供有力保障。
原文标题 : 全国碳市场碳价走低,跌破7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