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上海西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厅区域,科技感十足的全时新能源无人驾驶商用车Q-Truck的产品模型引人注目。这家从上海成长起来的科技企业,凭借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技术,让产品驶入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服务超过200家客户,更在2023年荣获WIPO全球奖等多项荣誉。这些成就的背后,既彰显了上海企业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方面的卓越能力,也是上海为知识产权保护所构建的优质创新生态提供的坚实支撑。
9月9日,“活力中国调研行”来到位于徐汇漕宝路的上海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在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知识产权已成为衡量国家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指标,上海始终坚持将知识产权工作摆在突出位置。2021 年设立全国唯一正局级独立设置的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在浦东新区建立全国首个专利、商标、版权、原产地地理标志 “四合一” 独立建制知识产权局,实现 “一体化” 管理。同时,以上海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为载体,构建起了全方位、多层次、国际化的知识产权生态体系。2023年2月,中心正式运营,持续为像西井科技这样的创新型企业提供着茁壮成长的沃土。
专利快速预审服务是上海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的一项重要工作。预审合格的专利申请可进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快速审查通道,大幅缩短专利申请的审查周期。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围绕重点战略新兴产业开展专利预审服务。满足条件的创新主体,经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审核和国家知识产权局复核后,即可提交专利快速预审申请。该服务开展以来,截至2025年2月,累计备案创新主体 3357 家。
引导企业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也是中心的工作重点,鼓励企业申报知识产权工作试点示范,帮助企业提高知识产权的运用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西井科技就是典型代表,企业不仅制定了知识产权战略,组建了专门的知识产权团队,还建立了由董事长、CTO牵头的知识产权委员会,委员会负责制定顶层战略,IP部门负责具体执行落实,从而调动整个公司的创新资源。除了独立的IP部门外,还在研发部门和产品部门设立了多位“知识产权大使”,更好实现公司内部联动合作。
记者了解到,截至2025年上半年,全市有效发明专利量达到29.37万件,同比增长12.21%;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提升至62件,同比增长14.6%。全市商标有效注册量为284.66万件,同比增长5.05%。
今年上半年,上海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为2987件,同比增长7.87%。这串数字是保护中心通过建立快速审查、确权、维权一体化工作机制所取得的成效。特别是专利预审等创新机制,使企业专利申请周期大幅缩短,让创新成果更快获得法律保护。西井科技公共事务负责人周敏表示,公司已通过自主创新申请相关知识产权200余项,注册境内外商标上百件,正通过PCT等途径加快全球布局,为企业国际化发展筑牢知识产权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