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开赛!继“苏超”爆火之后,备受关注的“川超”联赛也已进入倒计时。
据介绍,本届“川超”联赛的全名为2025/2026四川省城市足球联赛,由四川省体育局、四川省体育总会和四川省21个市(州)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在9月20日开赛后,比赛将持续到2026年7月结束。
激活四川足球深厚底蕴
“雄起”“扎起”……从这些颇具特色的口号中,可以感受到四川人对足球这项运动的热爱。
自上世纪90年代的甲A联赛开始,四川的足球文化就在这一声声的口号之中,以“雄起”精神为核心不断壮大。彼时,四川全兴队在联赛中以“黄色狂飙”著称,而作为主场的成都市体育中心也以场场爆满的观赛盛况,一度开创了“金牌球市”的时代。
即便在多年来国足表现不佳的情况下,仍有数据显示,成都仅2024年就已举办(承办)各类足球比赛逾2.6万场。以2024赛季的中超联赛为例,成都蓉城的主场上座率高达98.2%,稳居全国榜首。由此可见,四川球迷对足球这项运动依然保持着热爱。
在9月5日成都举行的“川超”联赛赛前发布会上,四川省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川超”联赛采用分区赛加总决赛的赛制模式。分区赛和总决赛均采用主客场双循环赛制,共进行28轮162场比赛。“比赛原则安排在周末和节假日进行,方便广大球迷观看和支持自己城市的队伍。”
具体来看,联赛参赛队伍以四川省21个市(州)为单位组队,面向18岁至45岁年龄段的足球爱好者开放,并且明确规定在中国足协注册的职业运动员不得报名参加,保证了赛事的业余性和全民参与性。分区赛计划在今年的9月至12月举行,按地理位置分为东南西北四个赛区(成都队被分入东区),共计进行10轮90场比赛。总决赛将于明年3月至6月举行,成都队所在赛区前3名、其他3个赛区前2名,共9支队伍进入总决赛,共18轮72场比赛。总决赛结束后,20支参赛队伍组成联合队伍与冠军进行巅峰对决。
在本届“川超”联赛中,将会有不少当年的“熟面孔”以新身份亮相。据川观新闻报道,除“魏大侠”魏群(前四川全兴队队员)挂帅泸州队外,“联赛活化石”邹侑根(前四川全兴队队员)也将拿起宜宾队的教鞭;“老哥”余东风(曾任四川全兴队主教练)则出任绵阳队技术总监,连带青训和本土教练一起成长。还有报道称,因“退钱”热梗走火网络,常年在四川参加业余足球联赛,在抖音平台拥有30余万粉丝的“退钱哥”,也在前不久前往现场观看“川超”泸州队的集训,并表示“小时候看着魏指导(魏群)踢球长大,如今我也非常热爱足球。”
随着“苏超”的爆火,诸如“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从常州到吊州再到巾州再到丨州”“苏州保住了太湖,无锡保住了机场”等网络爆梗也获得当地官媒、央视等“认证”,在球场之外开辟出了“梗王争霸”的新赛场。
尽管“川超”尚未开赛,但诸如“干翻成都”等热梗也已开始逐渐火爆。随着开赛进入倒计时,“川超进入放狠话环节”成为热门话题,短视频平台上各种“狠话”预热不断:泸州对着宜宾高喊“要弄你”,宜宾则淡定回应“来嘛”;有教练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别家队员想赢“够呛”,有球员要争取把其他队伍“虐一遍”……总体来看,20支参赛队的目标可以汇成一句话——“成都你给我等到起”;而在成为“众矢之的”后,成都队也是战意熊熊,按照主教练的说法就是“拿第二名和最后一名没区别,成都队就是要拿冠军。”
“票根经济”刺激文旅消费
“赛事期间,主办方将协调地方政府,开通球迷专线大巴或赛事临时公交线路,连接火车站、机场等交通枢纽与赛场,为球迷提供便捷直达服务。”在赛前发布会上,四川省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主办方将通过线上线下多个渠道,全力保障球迷观赛。
无数“商机”也随之孕育而生。有分析指出,“川超”开赛,不仅能填补四川长期缺乏区域性足球联赛的空白,还可以通过深度融合,刺激文旅消费,在“本土”和“流行”之间寻找平衡。四川正在打造川藏铁路沿线的体育旅游带,未来阿坝赛区说不定能成为“坐着火车去看球”的网红打卡地。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苏超”消费跟踪调研报告显示,在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扬州等六座主办城市,“苏超+”消费模式成效显著,95.9%的现场观众因观赛产生了除门票之外的延伸消费。具体到“票根经济”,有数据显示,91.8%的观众知道景点免费、消费折扣等“苏超”优惠活动,其中近一半观众表示“非常了解优惠活动”,79%的观众已参与或计划参与相关活动;95.9%的观众产生了除门票以外的消费。外地观众家庭整个行程花费普遍在1000元至2000元之间;94.1%的观众在外用餐,79.0%的观众购买了文创产品,62.5%的观众有娱乐等其他类别消费;选择酒店住宿、景点游览的观众分别占21.0%、66.1%。
针对此次“川超”背后的“票根经济”,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称,“川超”作为四川自主培育的一项重大赛事,同时也是一次文体旅融合的生动探索。后续,四川将以“川超”各主场城市为核心,充分整合四川省旅游景区、文博场馆、精品演艺、酒店民宿、特色美食等资源,发放“赛事门票+景区门票+住宿优惠”系列“大礼包”。活动期间,球迷可享全省超500家A级旅游景区、博物馆、纪念馆等文旅场所门票减免,酒店、民宿最低七折等优惠。经初步测算,此轮文旅大礼包系列优惠金额将超过5000万元,预计将带动超百万人次参与,真正让“票根”变“入场券”,“观赛”变“深度游”。
“跟着赛事去旅行”已然成为拉动消费的重要引擎,而四川对此的关注程度也在持续升级。
近日,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商务厅、省体育局、省广播电视局联合制定《“四个跟着游四川”实施方案》,促进“跟着赛事游四川”“跟着演出游四川”“跟着美食游四川”“跟着影视游四川”,聚力打造“锦绣天府·安逸四川”品牌。其中,“跟着赛事游四川”实施方案明确四大重点工作:培育并引进各级体育赛事、建设文旅体融合发展载体、打造文旅体融合消费品牌、丰富文旅体消费产品供给。
有市场人士指出,借鉴此前“苏超”联赛爆火带来的流量效应,类似的热门体育赛事有望助力打造住宿、餐饮、文旅等多业态协同增长的消费闭环,以更大力度促进消费、扩大内需,促发消费链式效应不断创造增长。
赛事有望带动区域投资
比赛虽然尚未开始,但“川超”的一众赞助商却已成为焦点。
作为本届川超的冠名赞助商,四川银行表示,其将在开赛期间为广大球迷提供涵盖赛事门票、文创周边、体育用品、文旅消费、交通出行、购物住宿等六大类60余项专属补贴;同时,将持续投入资源打造“川超+川行”的专属IP,吸引更多人关注“川超”,参与“川超”,助力“川超”火出圈、火出川。
此外,本届川超联赛的首席至尊合作伙伴为青花郎,其他合作伙伴还有建行生活、中粮可口可乐、蜀道传媒、卡尔美等。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赛事热度的升温,赛事赞助商的数量还有可能进一步增长。参考此前“苏超”的相关数据,在5月份首轮比赛打响时,“苏超”仅有6个赞助商,到6月份增至19家,7月份达到27家,如今赞助商数量已超过30家,其中不乏京东集团、伊利股份、小米集团等知名品牌。
此外,借助体育赛事,各个举办地的投资机会也有望随之增加。以“苏超”为例,今年8月初,盐城市曾举办跟着“苏超”看盐城——百家名企盐城行活动,跨国公司高管、上市公司高层和全国异地商协会组织相关负责人等100人来到盐城,观球赛、谈投资、促发展。
对于赛事影响,中泰证券认为,“苏超”成为现象级IP,“川超”“粤超”相继定档,显示文旅体商融合效应显著。中银证券则表示,在“苏超”成功的背景下,“川超”“浙超”“粤超”“豫超”也纷纷登场,期待赛事经济对本地文旅消费的正向拉动作用。
长期来看,东方财富证券发布的研报指出,体育行业具备健身参与率提升、服务型客单提升、政策红利等三重增长逻辑。核心层体育赛事及体育场馆正在经历盈利模式切换,同时体育关联产业众多,杠杆效应强,“苏超”等重点赛事还可以提升产业链辨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