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份,中国大宗商品价格指数(CBPI)连续四个月环比回升,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相关指标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连续三个月回升……在扩内需政策加码等因素综合影响下,多项价格指标展现出向好势头。
专家认为,当前总体价格水平回升态势能否持续尚有待观察,仍需更多政策支持。同时,为夯实经济回升向好基础,有关部门仍需加大宏观调控力度,采取有力措施释放内需潜力。
企业生产经营保持扩张
近期公布的多项数据显示,随着扩内需等系列政策效应持续释放,多项上游原材料价格正在回升。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中国制造业PMI相关指标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53.3%和49.1%,比上月上升1.8个和0.8个百分点,连续三个月回升。从行业看,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金属制品等行业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均升至52.0%以上,相关行业原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价格总体有所上涨。
与此同时,CBPI已连续四个月环比回升。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日前发布数据显示,8月份,CBPI为111.7点,
环比上涨0.3%,同比上涨1.2%。分行业看,8月份,黑色价格指数延续反弹,报79.7点,环比上涨2.2%,同比上涨0.3%;有色价格指数继续上扬,报130.4点,环比上涨0.2%,同比上涨6.4%。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表示,CBPI连续四个月环比回升,表明在扩内需、“反内卷”等系列政策效应持续释放下,企业生产经营保持扩张,新旧动能加快转换。
“长期看,整治‘内卷式’竞争政策将不断优化市场竞争秩序,缓解供需矛盾,支撑价格运行在良性循环的轨道上。”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师文韬说。
供需格局有望改善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扩内需、整治“内卷式”竞争等举措的落实,相关行业供需格局有望改善。
在光伏、汽车、钢铁、水泥等重点领域“反内卷”政策陆续出台后,综合整治工作初见成效。上半年,中钢协重点统计钢铁企业累计利润总额592亿元,同比增长63.26%;平均利润率1.97%,同比上升0.83个百分点。
从光伏行业来看,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数据显示,光伏行业整治“内卷式”竞争政策正在重塑竞争格局,大型锂矿暂停开采,光伏玻璃头部企业密集减产,上半年光伏设备上市公司资本开支减少49.52%。华泰证券发布的报告认为,今年以来,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及企业等各方均加速推动光伏行业“反内卷”,行业供需格局有望迎来改善。
在物价数据方面,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预计,8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或环比转正,同比降幅料收窄。华创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表示,PPI同比或从8月开启回升周期。
持续释放内需潜力
多个信号显示PPI正在出现改善趋势,但也有专家提到,PPI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传导机制还不通畅,对CPI的影响幅度可能相对有限。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基础仍需加大宏观调控力度,释放内需潜力。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能否真正实现“企业盈利改善-经济内生动力增强”的良性循环,关键在于内需能否得到有效提振。中诚信国际研究院院长袁海霞认为,需继续关注是否出台增量政策,以切实提振需求、畅通价格由上游原材料到下游产成品的传导机制。
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超日前透露,为进一步扩大内需,将平稳有序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做好政策接续,加快首发经济、数字消费、“人工智能+消费”等领域政策出台和实施,分类施策促进文旅、赛事、露营等服务消费。
“近期育儿补贴、免费学前教育、消费贷贴息等政策相继出台,同时商务部提出将于9月出台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上述政策举措将对需求端的修复形成一定支撑。”袁海霞认为。业内人士预期,随着综合施策释放内需潜力的部署,此前多次被提及的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有望加快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