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底,“中国眼科飞行医院”将在新疆塔县实现首飞。
10日,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和中国商飞医疗机、中国飞龙通航、中国南航、国际奥比斯、图湃医疗科技等机构,共同倡议发起了“眼科飞行医院志愿医院联盟”和“眼科飞行医院技术设备研发应用联盟”。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主任、医院院长林浩添表示,9月9日,该中心与中国商飞、飞龙通航等签署了C909眼科飞行医院的合作协议。按照计划将在今年年底,在新疆塔县实现“中国眼科飞行医院”的首飞,为高原偏远地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高水平眼科诊疗服务。
当天举行的广东卫生健康新质生产力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邱亚洪表示,近年来,广东在卫生健康领域大力推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着力发展卫生健康新质生产力。未来广东将争取国家级重大科技平台在粤布局,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同时深化产学研医协同,推动医疗卫生机构与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深度协作。
在提高临床研究效率方面,广东省率先在全国实施“临床研究规范管理”和“提升高水平医院临床研究和成果转化能力试点”两项国家试点工作。目前,广东省临床研究“技术指导与服务支撑、监督、机构内部管理、人才培养”四大体系已建立完善,省级临床研究质量控制中心、干(体)细胞临床研究质量控制中心等临床研究技术支撑机构设立运行,全省医疗卫生机构登记备案的临床研究项目近5万项,已获批干(体)细胞临床研究项目30项,数量位居全国前列,临床研究每年分级分类培训上万余人次。
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邱亚洪介绍说,广东加强医疗机构成果转化技术队伍建设,在全国率先开展医药成果转移转化和医疗技术经理人培训。探索开设“创新转化门诊”,为科研人员提供“从想法到产品”全链条的知识产权和成果转化服务。
此外,医疗卫生机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也在持续完善。当地发挥行业社会组织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设立临床研究、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基金,搭建省级医药成果转化平台,建立优秀临床研究成果转化库,连续两年召开全省优秀医药成果发布暨转化签约大会,支持推动智能眼科微创手术机器人等创新技术和产品加快转化惠及群众健康。
同时,广东也支持创新药械入院。在全国率先取消医疗机构药品配备总品种数限制,明确医疗机构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药事会,及时优化调整药品目录。积极推进卫生健康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支持先进医疗设备及核心部件示范应用,推动医疗设备更新迭代,提升全省基层医疗机构医学检验、心电诊断、医学影像等设备配置水平。联合省药监局扩大“港澳药械通”实施范围,目前已指定医疗机构达45家,实现大湾区内地9个地市全覆盖,累计引进港澳已上市药械品种125种,惠及患者万余人次。
第一财经记者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生物岛院区走访了解到,该中心近年来着力发展5G智能眼科巡诊车等适用于多种场景的设施设备。
林浩添表示,近年来该中心坚持“临床出题、创新破题”,在新技术、新药、新设备和新诊疗模式的研发上持续突破,产出一批实实在在的创新成果惠及广大患者。比如自主研发的5G智能眼科巡诊车,能够完成绝大多数基础眼科的检查,把三甲医院的“专家级”服务送到家门口。自主研发的白内障人工智能云平台,可在30秒内完成白内障初诊,准确率超过97%。同时,基于国产算力,该中心自主研发了ChatZOC眼科大模型驱动的数字医生,几分钟就能采集患者体征、视力,准确判断患者病情,效率远超传统模式。
此外,该中心还联合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黄凯团队研发高精度眼科手术机器人,目前已经完成61例手术实验,并将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开展首例远程视网膜手术,为破解医疗资源不均提供全新的路径。
“2023年我们已经完成了全球首例5G远程动物视网膜下注射实验。目前,我们正在开展多中心的注册临床试验。”黄凯表示,未来随着临床应用的推广下沉,眼科手术机器人不仅可以让更多患者享受到优质的眼科治疗,同时会革新医生的培养模式,助力实现区域医疗水平的均衡提升。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医生、产业化工作组秘书肖薇表示,由中山眼科中心自主研发的智慧移动平台,目前已完成了第二代的升级。第一代是5G智能眼科巡诊车,搭载专业眼科检查设备,通过与云端智慧诊疗预测平台相结合,可以在15分钟内筛诊九成以上常见眼病。集“防-筛-诊-治”为一体的第二代智慧移动平台——慧眼移动医院,除筛查之外,还创新集成了治疗终端,可以提供眼前后段激光、干眼理疗等治疗服务;同时新增数字医生上线,可实时互动解读检查报告,真正实现“一站式”眼健康服务闭环。
林浩添还表示,未来该中心将构建“空天地海”移动医疗体系。空中,打造国产眼科飞行医院;天上,依托卫星遥感赋能眼病防控;地面,以慧眼移动医院下沉优质医疗资源;海上,建设科考船载手术舱,打造可覆盖国内城乡、贯穿“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陆海空一体眼健康网络。
如今,广东正在聚焦医疗卫生机构成果转化难点堵点问题,完善医疗卫生机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
邱亚洪在会上表示,广东在全国率先实施提升高水平医院临床研究和成果转化能力试点,支持广州、深圳两个试点地区高水平医院享受与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同等创新转化政策同等的待遇。包括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全部留归单位、70%以上用于奖励成果完成团队、履行勤勉尽责义务可免于追究责任等。
此外,在试点的基础上,广东还积极推动相关支持政策纳入地方性法规,2024年10月1日开始施行的《广东省科技创新条例》明确提到,“利用财政性资金设立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在科研自主权、科技成果转化、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等方面与科研机构适用同等政策”。如今,广东也在加快制定《广东省促进医疗卫生机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指引》,对医疗卫生机构高效合规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作出具体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