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10 14:57:01 股吧网页版
海南入港推介,亮出自贸港建设最新“成绩单”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正式官宣12月18日启动全岛封关运作后,海南“自由贸易港封关运作、扩大开放之年”的建设脚步进一步加速。

  7月以来,海南频频“走出去”,开启了自贸港“巡回”推介。继上海和北京之后,9月9日,海南走进香港,举行海南自由贸易港推介会暨政策解读会,当天,距离封关运作正式启动,恰好倒计时100天。

  在这场推介会上,海南向外界公布了有关封关准备的新进展。从税收政策的不断加码,到产业政策的全新出炉,海南自贸港羽翼渐丰。

  面对海南的主动“出击”,企业正进一步向海南伸出合作的“橄榄枝”。就在此次推介会上,海南和香港两地单位和企业共签约12个项目,涵盖文旅、科技、食品加工等多个领域。而来到香港这个全球瞩目的城市,海南也正以更开放的姿态,向世界展现自贸港建设的新面貌。

  将扩大税收“双15%”政策范围

  过去几年,全岛封关运作一直是海南自贸港最重要的目标之一。推介会上,一系列新的动作也陆续向外发布。

  海南税收“双15%”政策为吸引高端人才提供了巨大推动力。据海南省财政厅厅长蔡强介绍,为继续落实好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现行优惠政策,做好与延续政策相衔接,结合以往政策执行中发现的问题,海南立足自贸港建设新阶段,正在不断修订完善省内配套管理办法。

  比如,8月19日,《海南自由贸易港享受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高端紧缺人才清单管理办法》对外发布,其中优化了“累计居住满183天”核算方法,将合理的离岛出差、休假、学习培训天数纳入居住天数统计范畴,同时明确“在海南自贸港实际居住不得少于90天”。由此,推进政策真正惠及重点企业和人才。

  不仅如此,海南还探索进一步扩大政策适用范围。目前,政策主要针对鼓励类产业企业和人才,如蔡强所说,最终还将过渡到负面清单管理,力争把更多契合自贸港建设需求、能带动区域产业协同的领域纳入其中,让政策红利更精准地覆盖优质企业。

  在此基础上,蔡强指出,海南下一步的改革方向将是探索实行个人所得税3%、10%、15%三档超额累进税率政策。近期,海南正在开展相关研究,包括参照香港的个人所得税,从而“将一个简单的税收优惠政策,变成一个更加便于市场主体和个人享受的税收制度”。

  除此之外,蔡强还提到备受关注的“零关税”政策新动向。

  此前,财政部、海关总署等部委已出台了进口征税商品目录、货物流通税收政策、加工增值免关税新政等3项封关政策,拟于全岛封关运作之日起施行。

  据他介绍,目前,海南正推动部委适时调整进口征税商品目录,不断扩大“零关税”商品范围,与此同时,推动部委尽快出台岛内居民消费进境商品相关税收政策,以“小切口”开展岛内居民消费进境商品“零关税”试点,让岛民能够“零关税”购买更多的消费品,真真正正提高岛民的获得感。

  寻找更多产业合作契合点

  如蔡强所说,海南目前的政策具有特殊性,特别是税收政策不可复制。而对于海南来说,能否用好这些政策,一个衡量标准在于,能否推动更多资源向海南聚集,最终惠及产业发展。

  此次到港推介,海南也谋划推动两地更高水平的合作。海南省发改委副主任杨善华表示,香港是海南的第一大服务贸易伙伴和第三大货物贸易伙伴,两地产业互补性强。封关后,海南可以借助香港的开放和国际网络优势,更便捷地联通全球市场;香港也可以依托海南地缘、资源和政策优势,让优质产品以更优惠的价格进入内地。

  他特别提到,两地可以培育琼港跨境产业集群,依托海南“零关税+加工增值免税”政策,吸引香港地区电子、医药企业在海南设厂,构建“香港接单—海南生产—全球销售”的跨境产业链。同时,发挥海南“三度一色”的资源禀赋和香港地区作为国际枢纽的平台优势,共同拓展“一带一路”新兴市场。

  在场港企同样对此寄予期望。一位来自香港制造业相关协会的负责人提到,香港正在推进“再工业化”,存在不同细分行业是否适合在港发展的问题。海南可开发面积广阔,有些因空间问题无法在香港发展的产业,就很适合放到海南发展,具体来说,他很看好两地在食品、生物医药、汽车制造等产业领域的合作前景。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月26日,海南省人民政府与香港特区政府签署了合作备忘录,意在推动两地围绕着经贸投资、金融、数据安全有序流动、旅游和人才交流等五大领域深化合作。

  不少港企已迈出加注海南的步伐。数据显示,今年1—7月,香港在海南新设港资企业382家,同比增长7.3%,海南实际使用港资118.72亿元,同比增长99.3%。

  海南还在进一步拓展产业合作的可能性。上个月,《海南省加快构建具有特色和优势现代化产业体系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对外公开。杨善华提到,海南还将进一步以园区平台为重要载体,推动平台开放合作,加强同粤港澳大湾区联动发展,深化同长江经济带等区域合作,推动产业加速集聚成势。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