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半年持牌消金机构业绩大多向好之际,行业的马太效应依然十分明显,进一步分化,且呈现中部机构崛起的态势。
从资产规模来看,蚂蚁消金3064.7亿元的规模,相比建信消金126.71亿元,整整多出了23倍。而营收方面,蚂蚁消金同样以100.41亿元的规模,为锦程消金5.64亿元的近18倍。而在净利润方面,招联15.04亿元的规模,是建信消金0.03亿元的501倍。此外,还有多家消金机构未披露营收及净利润数据。
“消费金融行业马太效应持续加剧,主要还是因为尾部消金自身受限于资本实力弱、场景资源匮乏、科技投入不足,难以形成差异化竞争力,又面临头部机构下沉挤压和监管合规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获客难、资金贵。”博通咨询首席分析师王蓬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同时,行业格局也不断发生着剧烈的变化。譬如,在本次半年报中,一场激烈的“规模卡位战”便在中部机构上演:截至2025年上半年,宁银消金总资产猛增28.4%至701亿元,一举超越马上消金的680.99亿元,跻身行业第六。苏银凯基消金总资产达630.3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了约22.74%。杭银消金总资产也实现了22.2%的显著增长。
而在营收、净利润均表现抢眼的同样是中部机构,其中,中邮消金营收39.72亿元,同比增长6.95%,净利润6.33亿元,同比增长165.97%;南银法巴消金营收27.40亿元,同比增长33.75%,净利润1.43亿元,同比增长97.36%。
“半年报当中有部分机构总资产排名出现变动,表明持牌消费金融行业仍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从去年以来的业绩表现看,部分城商行系持牌消金发展迅猛,但同时也需关注到,部分消金机构借助助贷模式实现快速扩张,尽管规模增长表现亮眼,但其资产质量、自营能力仍与传统头部机构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苏筱芮指出,接下来一段时间,头部消金将结合最新的消费贷贴息政策对重点场景与客群进行发力,而即将落地的助贷新规也对倚重助贷模式的机构带来新一轮考验,此类机构需要尽早加大自营业务比例、打造自营业务核心竞争力以抵御外部风险、缓解因合作业务占比过高而造成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