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能源转型浪潮下,一场突如其来的“电芯荒”正席卷储能行业,工厂满产运转、订单排至2026年、“加价也排不了单”成为市场新常态。
“这几天还有四五个集成商找上门买电芯,今年年底之前没电芯了。”国内一家储能电芯企业的负责人如是说。
市场供需已经紧张到如此程度,即便是2024年还在产能过剩的储能电芯市场,现在突然进入了部分电芯“加价也排不到货”的状态。这种供需反转的速度超出了市场的预期。
受此消息影响,近期储能概念股大幅上涨。9月8日,A股光伏、储能概念股震荡拉升。盘中,阳光电源、德业股份、锦浪科技、大全能源、天合光能涨超5%。值得一提的是,自阳光电源8月26日宣布“A+H”至今,两周时间内,阳光电源的股价飙涨超四成。截至9月8日收盘,阳光电源总市值再创新高,至2840亿元。

电芯供应紧张,“电芯荒”蔓延
储能电芯市场迎来爆发性增长。2025年上半年,中国新增投运新型储能23.03GW/56.12GWh,功率和能量规模均同比增长68%。全球储能电芯出货规模达240.21GWh,同比增长106.1%。
供需关系发生转变。从314Ah、280Ah电芯告急,到100Ah电芯也加入缺货队列,储能行业的“电芯荒”正顺着型号链加速蔓延。前述人士表示,“实际上电芯的产能总体是富余的,但因为交付期太集中,造成了挤兑。”
供应偏紧也导致了电芯价格上涨。Infolink Conculting近日发布的储能电芯报价呈小幅上涨。
该机构数据显示,不同容量的方形磷酸铁锂电芯价格环比均有小幅上升。
100Ah储能电芯价格区间为0.34元/Wh至0.4元/Wh,均价0.37元/Wh;
280Ah储能电芯价格区间为0.260元/Wh至0.335元/Wh,均价为0.298元/Wh;
314Ah储能电芯价格区间为0.255元/Wh至0.340元/Wh,均价为0.298元/Wh。
价格回暖带动盈利好转。随着电芯价格上升和产能利用率提升,行业盈利水平预计从2025年第三季度起逐步改善,第四季度完全体现涨价影响。
此外,需求增长也电芯厂商产能利用率大幅提升。宁德时代2025年上半年储能系统产能利用率达到89.86%;瑞浦兰钧2025年第二季度以来,储能电池产能利用率保持在90%以上,7月份达到100%。
华福证券在研报中表示,7月以来,国内外储能电芯排产持续创历史新高,准一线厂商满产,部分甚至托管或租赁同行产能仍无法满足订单。
据透露,面对汹涌的订单,中国储能电池企业虽开足马力,但仍感压力。头部企业产能紧张,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头部企业产线持续满负荷运转,订单已排至2026年第一季度。
海外市场爆发,国内政策变革
海外市场需求呈井喷态势。2025年上半年,中国企业新获199个海外储能订单/合作,总规模超160GWh,同比增长220.28%。
中东市场成为增速最快的黑马,订单达37.55GWh,占比23.44%;澳大利亚32.31GWh,占比20.17%;欧洲22.81GWh,占比14.24%。
英国户用光伏和储能安装量均创历史新高,其中储能系统安装1.8万套,实现翻倍增长。澳大利亚推出户用储能补贴计划后,仅2025年7月就安装了19,592套电池系统,总容量达344MWh。
国内政策变革推动需求结构优化。136号文出台、取消新能源强制配储,一度令市场担忧,但电力市场化改革反而激发了储能经济性。
有分析指出,当电站EPC成本1.05元/Wh、峰谷电价差0.6元/kWh时,项目投资回报率(IRR)可达6.67%。在现货价差频繁的省份,独立储能IRR达到6%~10%以上。
值得关注的是,国内市场需求变化也推动了储能电芯的技术迭代加速。行业通常将储能电芯划分为三代:第一代280Ah,第二代314Ah,第三代则为500Ah及以上大容量产品。从今年起,第三代储能电芯“进阶战”正全面打响。
500Ah+大电芯正晋级为技术内卷的下一个“风暴眼”,这场“大电芯卡位战”将引发新一轮行业洗牌。
2025年6月,宁德时代宣布587Ah储能大电芯量产。而多数二线企业仍停留在314Ah阶段,部分落后者可能在未来1-2年内出局。
远景动力、宁德时代、欣旺达等已跻身500Ah+电芯第一梯队。远景动力5月底于沧州超级工厂率先下线500Ah+储能电芯;宁德时代于6月10日宣布587Ah储能专用电芯开启量产交付。
尾声
储能行业正进入“规模与技术双重竞赛”的新周期。表面上是供需失衡,背后电力市场化改革、全球能源转型的全新产业机会正在暗涌。
对于锂电产业,在储能从缺芯走向新平衡的这一过程,具备技术领先、供应链绑定和商业模式创新的企业,有望在这场“缺芯潮”后,重塑整个储能行业的竞争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