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6月初的波兰总统选举中,独立候选人、历史学者卡罗尔·纳夫罗茨基以微弱优势获胜,并于8月6日正式就任波兰新一任总统。由于政治理念相近,纳夫罗茨基在竞选中获得了前任总统安杰伊·杜达所属法律与公正党的大力支持,这是他胜选的重要原因。前总统杜达任期内曾与图斯克总理领导的政府围绕多个议题反复拉扯。媒体预料,在纳夫罗茨基任内,这种博弈或将继续。

6月1日,独立候选人卡罗尔·纳夫罗茨基(左三)和家人在波兰首都华沙一处投票站投票。新华社发(亚普·阿林摄)
从历史学者到政治新星
纳夫罗茨基现年42岁,出身于波兰北部重要港口城市格但斯克,成长于普通工人家庭,被认为是民族保守主义价值观的捍卫者。
所谓民族保守主义,是常见于欧洲的一种保守主义思潮,强调捍卫民族和文化身份,掺杂了保守主义和民族主义元素。在欧洲,民族保守主义者或多或少持“疑欧”立场。
纳夫罗茨基长期专注于波兰历史研究,曾担任格但斯克二战博物馆馆长和波兰国家记忆研究所所长。竞选期间,他政治上主张强化国家主权、反对欧盟过度干预内政、要求推进波兰司法体系改革;在社会议题上则维护传统天主教价值观,主张在文化与教育领域强力抵制西方思潮。
纳夫罗茨基的当选与法律与公正党的支持分不开。该党2015年至2023年执政,现为波兰最大反对党。在本党没有合适候选人的情况下,法律与公正党“看中”了政治理念相近的纳夫罗茨基。
中欧地区政策分析平台“维谢格拉德洞察网”主编沃伊切赫·普日贝尔斯基指出,6月选举的投票率高达71.63%,创下波兰总统选举新高,而纳夫罗茨基最终以不到两个百分点的微弱优势击败“亲欧派”代表——华沙市长拉法乌·特扎斯科夫斯基,充分显示出波兰社会的政治极化现象,同时凸显中间选民对选情的决定性作用,预示着未来数年波兰仍将保持紧张且胶着的政治竞争态势。

2019年10月17日,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时任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出席新闻发布会。新华社记者郑焕松摄
政治僵局或将持续
纳夫罗茨基上任后首先面对的是波兰政治体系中长期存在的制度性僵局。
在2023年1月举行的议会选举中,法律与公正党虽然获得最多选票,保持了议会第一大党的地位,但因票数未过半失去独立执政地位。得票第二、由前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领导的公民联盟与其他几个自由派政党结盟,占据议会多数席位,得以上台执政,图斯克出任总理。
波兰总理由总统提名,是政府首脑,主要负责国内事务,需半数以上众议员支持才能任命,因此通常由获得半数以上议席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主要领导人出任总理。总统作为国家元首,主要负责外交和国防事务,其制约政府的权力主要体现在可以否决议会通过的提案,且其否决权需众议院三分之二多数才能被推翻,而图斯克领导的执政联盟缺乏足够议席。因此,在总统和总理分属不同阵营、双方政治理念和利益分歧严重的情况下,波兰的国家治理机制运转难免出现“卡顿”甚至停滞。
图斯克政府与前总统杜达曾围绕司法改革、与欧盟关系等议题争斗不断。在纳夫罗茨基任内,这种“府院之争”或将继续。

2024年8月1日,在波兰首都华沙,一名市民的眼镜上映射出参加华沙起义80周年纪念活动的人们。新华社发(亚普·阿林摄)
英国萨塞克斯大学政治学教授亚历克斯·什切尔比亚克指出,纳夫罗茨基胜选将削弱图斯克政府推行政策的能力。图斯克政府试图推翻法律与公正党执政期间推行的司法改革,以换取被欧盟冻结的数百亿欧元复苏基金,而纳夫罗茨基可以否决任何相关法案,还可以将议会通过的法案提交宪法法院审议,从而延缓或阻断立法进程,因为宪法法院的法官大多在法律与公正党执政时期任命。因此,在2027年议会选举之前,两方对峙态势很难改变。
纳夫罗茨基在社会议题上的保守立场在农村与中小城镇选民群体中具有强大吸引力。大西洋理事会专家阿龙·科雷瓦评价,纳夫罗茨基的当选实际上为法律与公正党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武器,波兰政治僵局难解。
与此同时,极右翼政党自由与独立联盟在年轻保守选民中的支持率迅速攀升,其联合主席斯瓦沃米尔·门岑作为该党总统候选人,通过社交媒体有效吸引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的反建制青年群体,在总统选举第一轮投票中收获15%选票。据普日贝尔斯基分析,门岑的支持者中有88%在第二轮投票中转投纳夫罗茨基,后者当选或助长波兰极右翼势力抬头。

8月15日,波兰首都华沙举行阅兵式,庆祝建军节。新华社发(亚普·阿林摄)
亲美疑欧倾向更明显
在波兰的行政权力体系中,总统在安全、国防与欧盟事务中拥有重要发言权。纳夫罗茨基上任后,波兰的外交走向面临调整。
首先,在跨大西洋关系上,纳夫罗茨基与美国共和党尤其是特朗普阵营保持密切联系。前美国驻波兰大使丹尼尔·弗里德认为,纳夫罗茨基的理念高度契合美国共和党当前政治氛围,他在争取美国强化在波兰军事存在上具备较强说服力。9月初纳夫罗茨基赴美访问,获得特朗普关于继续驻军波兰的承诺。
其次,在欧盟内部,纳夫罗茨基虽未主张波兰“脱欧”,但坚决反对欧盟的“超国家集权”趋势,反对欧盟强制分摊移民负担、统一司法标准等做法。他将波兰定位为主权优先、传统价值优先的“欧洲另类声音”,波兰与德国、法国及北欧国家的矛盾可能因此加深。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欧洲问题专家利安娜·菲克斯说,当前欧洲正处于在自由主义与右翼民粹主义两条道路之间作抉择的关键时刻,而波兰正是核心“战场”之一。
在俄乌问题上,纳夫罗茨基坚决支持乌克兰抵抗俄罗斯。他提出,在面对俄罗斯威胁时,可在国家安全层面寻求与图斯克政府进行一定程度的跨党派协调。不过,在乌克兰加入北约问题上,纳夫罗茨基的态度有所保留,他更倾向于将援助乌克兰视作基于国家利益的双边交易,而非无条件的地缘政治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