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自较快上行后,当前进入回调整理阶段,这一趋势下,多家机构密集发布研究报告,围绕当前市场是否具备进场价值、未来行情走势等核心问题展开研判。
相较于8月份的快速上涨,步入9月整体行情趋于震荡。不过,不少机构普遍认为,短期调整无需过度担忧,“慢牛” 长期逻辑并未改变,指数回调幅度相对温和。国泰海通策略认为,中国股市不会止步于此,股指还有新高;长江策略团队则进一步指出,中国资产正处于重估趋势中,若市场短期上涨较快或导致波动加大,短期回调不改长期向好趋势,后续市场预计仍将走出“慢牛”趋势。
从历史行情规律来看,机构梳理发现2000年以来的四轮牛市在行情演绎节奏上,均呈现“快速上涨-震荡调整-震荡上行-牛市极致”的特征,全面牛市的“快速上涨-震荡调整”阶段处于牛市前奏,而结构性牛市的“快速上涨-震荡调整”阶段则在牛市进程之中。
对于当前市场,机构普遍认为,本轮调整属于成交规模较快提升后的短线休整,无需过虑,后续更应聚焦调整后的市场变化方向。在当前回调阶段,以下几方面值得关注:
一是对于本次市场进入震荡调整阶段的缘由,多数机构观点高度一致,认为获利了结压力是核心主因,而 8 月下旬市场交易过热、基本面修复存在时滞,也成为加剧调整的潜在推手。
中信建投在研报中分析指出,八月下旬以来市场交易过热,同时资金显著集中于TMT板块导致交易结构集中度过高;月初重要活动、美联储降息预期等利好已经或接近兑现,这些因素引发了市场风险偏好的短期下滑。
这一观点与中金公司的判断形成呼应,成交的较快上涨往往意味着投资者风险偏好快速提升,行情短期易显现“脆弱性”,阶段获利了结压力增加,指数短期面临的波动风险加大。历史经验显示A股每次换手率升至5%以上,指数后期往往出现一定幅度的调整。
光大证券从板块及个股表现层面提供了佐证,研究表示,前期表现较好的TMT、医药医疗板块在8月26日至9月4日期间的跌幅相对较大,并且从个股表现来看,前期表现较好的个股组合在8月26日至9月4日期间的跌幅相对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本次市场调整或主要源于投资者获利了结行为。
长江证券亦持类似观点,认为市场短期过快上涨后客观上则存在一定兑现压力。
在梳理市场调整原因的同时,机构也从历史经验中探寻启示。方正总量表明有2点启示值得关注:一是盈利周期及其预期变化,是驱动牛市中行情主线切换的主要原因。二是行情主线切换,一般会出现事件性的导火索催化剂。
二是当前市场已明确进入震荡上行阶段,赛道层面的高低切换特征逐步显现。多家机构指出,本轮 “慢牛” 行情自去年 9 月 24 日起便已启动,即便近期因成交快速上涨出现阶段性回调,但长期向好趋势未发生改变。值得注意的是,在市场波动有所加大的背景下,板块风格正加速轮动,资金开始从前期高度集中的科技板块逐步向低位板块分散,市场整体情绪也较此前趋于谨慎。
对于板块轮动的内在逻辑,中信建投认为,目前板块间的轮动本质是AI算力主线前期热度过高带来的赛道间轮动需求,叠加国防军工预期的较全面兑现,目前AI算力长期逻辑仍存,等待调整完毕后在下一轮主升期间或仍为本轮牛市核心主线。
银河证券从结构上分析,前期融资净买入规模靠前的电子、计算机、通信等行业,在9月2日市场震荡行情以来,融资资金出现转向,而电力设备、非银金融、汽车、交通运输、医药生物等行业,融资余额维持净流入态势。
方正总量指出,从今年行情变化来看,7月份后结构上出现了一次较大切换。此前超额收益较为明显的金融板块(主要是银行),在7月份以后超额收益显著回落。而伴随着指数加速上行,7月以后科技股信息技术板块成为了行情领涨板块。从板块盈利周期看,截至2025年中报,信息技术板块ROE有明显的触底回升迹象。
西部证券根据历史经验判断,牛市调整后,领涨主线往往进入滞涨以消化估值,而前期涨幅偏慢的“次高”行业则“后来居上”,本轮大概率是主线结构的阶段性切换——算力大概率仍能跑赢市场,但涨幅可能降速,且很难继续成为市场中唯一领涨的结构。
三是除行情趋势与板块轮动,本轮市场的流动性表现同样值得关注,从资金层面来看,机构资金配置导向明确,且资金流向呈现结构性特征。
财联社记者此前在《突破 3 万亿后,A 股后市如何走?“慢牛” 驱动力浮现》一文中,已针对市场不同增量资金来源展开报道,部分机构信息显示,散户并未大规模买基金,也并未大举进场炒股。
在资金结构的深度解析上,各家机构从不同维度给出了观察。中信证券结合国内及海外市场流动性分析,当前资金面呈现三大特征。一是ETF资金流向明显分化,宽基减而行业/主题增,A股减而港股增;二是市场或步入2021年以来主动型公募产品最后一轮密集申赎换手阶段,对应的机构票或是下一轮产业趋势以及经济回暖过程中的配置重心;三是反内卷的大趋势下,未来中国制造业把份额优势转变成定价权进而转变为利润率长期回升,是中长期可以预见的最重要的基本面线索之一,人民币资产吸引力在持续提升。
浙商证券则从不同资金主体的行为逻辑切入认为,主动权益基金配置吸引力回升,ETF资金担当市场稳定器,个人投资者以趋势为王,保险及银行理财子进行股债平衡,外资成交活跃度抬升,量化基金享受流动性。
对于资金面的未来走向,长江证券给出了积极预判。从短期视角来看,随着长线资金不断入市,大盘或走“慢牛”行情,在科技产业政策催化下,更多增量资金提升市场活跃度,叠加近期股市的“赚钱效应”,居民存款或逐步成为股票市场资金的新的来源。
四是结构性行情下,成长、科技、红利、消费板块成为机构后续配置建议的核心方向。同时,对于此前未进场的投资者而言,“是否能进场”、“该如何参与” 成为当下最受关注的问题。
从行情本质来看,中信建投分析,本轮行情上涨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宽基普涨,而是典型的结构性行情。一边是人工智能等科技板块早已突破前期高点,部分龙头股年内涨幅甚至超过50%;另一边是地产、传统基建、部分消费板块仍在底部徘徊,估值和股价均处于低位。这一分化格局则意味着本轮行情并不是闭眼买就能赚钱的全面牛市。若盲目投资,容易陷入“牛市不赚钱” 的尴尬境地。
针对未进场投资者的参与方式,中信建投建议采用分批建仓策略,并强调在结构性分化市场中,参与核心需把握四大原则:不盲目追高、不忽视估值、不放弃价值、不忘记止盈,以此规避风险、把握主线。
在具体配置方向上,机构观点虽各有侧重,但整体聚焦成长科技、低估值红利及消费板块,部分机构同时看好港股配置价值,主要建议可归纳为三大主线:
其一,成长与科技板块仍是核心进攻方向。银河证券认为,成长板块上半年展现出较高景气度,随着产业趋势积蓄向上,更多景气线索聚集有望形成轮动主线。国泰海通证券将新兴科技列为行情主线,重点关注 AI 应用侧机会,包括港股互联网/传媒/创新药/电子及半导体/军工,以及部分零售/化妆品/社服等国潮品牌等。广发证券在 “343 阵型” 中配置 40% 的科技成长资产,覆盖半导体、信创 AI、新能车、军工、创新药等自主可控产业链等;长江证券则进一步细化,建议持续关注 AI 算力、自主可控(芯片和军工),同时增加对相对低位 AI 应用的关注。
其二,低估值与红利资产提供防御支撑。广发证券的配置策略中,30% 的红利高股息资产(银行金融、资源能源、电力公用事业等)承担市场波动 “防御盾” 角色;银河证券也提及,低位板块如部分消费细分领域在政策支持下或迎来轮动机会。
其三,消费板块与港股配置价值受重视。广发证券“343阵型”配置中,30%为消费复苏;长江证券则明确将港股创新药、互联网纳入关注范围。
此外,广发证券还从另从大类资产配置角度补充,贵金属(黄金、白银)等受美元信用体系长期担忧下,战略配置价值延续。国泰海通证券同时提示,反内卷有望改善通缩预期,供需格局改善的周期品(如化工、有色、地产)也具备关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