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份,尽管我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由平转降,但核心CPI同比涨幅连续第4个月扩大,这释放什么信号?
国家统计局9月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我国CPI环比持平,同比下降0.4%,核心CPI同比上涨0.9%,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连续第4个月扩大。
核心CPI代表CPI中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部分,一般情况下更能反映长期稳定的消费需求。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近期我国核心CPI数据持续改善,意味着居民消费需求在温和修复。
从我国核心CPI的构成来看,扩内需促消费政策持续显效是推动核心CPI向好的重要动力。
“8月份,我国‘耐消三大件’中,家用器具、交通工具、通信工具价格环比数据均高于历史同期均值。”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说,近期随着部分地区消费品以旧换新逐步重启,叠加促消费政策密集落地,消费品价格有所改善。
此外,据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介绍,8月份,我国扣除能源的工业消费品价格同比上涨1.5%,涨幅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工业消费品中,金饰品和铂金饰品价格同比分别上涨36.7%和29.8%,合计影响CPI同比上涨约0.22个百分点。服务价格同比涨幅自3月份起逐步扩大,8月上涨0.6%,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影响CPI同比上涨约0.23个百分点。其中,交通工具租赁费和旅游价格同比分别上涨0.8%和0.7%,涨幅均有扩大。
从CPI整体走势来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认为,8月份,我国CPI同比由平转降,是短期阶段性变化。食品价格走弱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当月CPI恢复节奏。
“8月份CPI同比由平转降,主要是上年同期对比基数走高叠加本月食品价格涨幅低于季节性水平所致。”董莉娟说,从翘尾看,上年价格变动对8月CPI同比的翘尾影响约为-0.9个百分点,下拉影响比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从新涨价看,8月CPI环比持平,低于季节性水平约0.3个百分点。二者共同导致CPI同比走低。
国家统计局当日发布的其他数据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上述专家的判断。数据显示,8月份,我国食品价格环比上涨0.5%,涨幅低于季节性水平约1.1个百分点,其中猪肉、鸡蛋、鲜果价格变动均弱于季节性;食品价格同比下降4.3%,降幅比上月扩大2.7个百分点,对CPI同比的下拉影响比上月增加约0.51个百分点,高于CPI同比降幅。其中,猪肉、鲜菜和鸡蛋价格同比分别下降16.1%、15.2%和14.2%,降幅比上月分别扩大6.6个、7.6个和1.3个百分点,鲜果价格同比由上月上涨2.8%转为下降3.7%,上述四项对CPI同比的下拉影响比上月增加约0.47个百分点。
“要警惕猪周期进一步发展,应对此保持关注,注意及时采取措施。”张立群提示。
从居民消费的上游环节来看,8月份,我国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环比结束连续8个月下行态势,由上月下降0.2%转为持平;同比下降2.9%,降幅比上月收窄0.7个百分点,为今年3月份以来首次收窄。
“我国PPI数据改善,主要与‘反内卷’政策效果持续显现有关。”张立群认为。
“8月份,我国PPI环比回升、同比降幅明显收窄,得益于重点行业产业调整与产能治理,供需关系得到有效改善,能源行业、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新能源汽车等行业价格同比降幅均有所收窄。”连平说。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我国煤炭加工、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新能源车整车制造价格同比降幅比上月分别收窄10.3个、6.0个、3.2个、2.8个和0.6个百分点,对PPI同比的下拉影响比上月减少约0.50个百分点,是PPI同比降幅收窄的主要原因。
“同时,我国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集成电路封装测试系列、通信系统设备制造、电子专用材料制造、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等新兴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升级类消费、新型消费与服务消费潜力也得到较好释放,运动用球类、专项运动器材及配件制造、工艺美术及礼仪用品、营养与保健食品等相关产品价格上升。”连平表示,这些积极变化都是推动8月份PPI数据向好的重要力量。
总体来看,“8月份,我国物价运行延续修复态势,表明随着扩大内需、‘反内卷’、发展新动能等政策措施效果逐步显现,供需关系趋于改善。”温彬说。
“但也要注意,当前我国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要在‘反内卷’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着力扩大内需。”张立群建议。
展望下一阶段,温彬认为,随着扩内需政策效应持续显现,叠加“反内卷”带动国内市场竞争秩序持续优化,我国物价有望呈现低位温和回升态势。其中,CPI结构上或呈现“食品能源价格下行,核心CPI升温”的特征;PPI或将进入回升周期。
“三季度末与四季度,国内物价水平可能会温和回升,PPI降幅或进一步收窄。”连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