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中挪蓝色经济与大健康产业合作研讨会于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期间在首钢园成功举办。来自中挪两国的政府机构代表、行业专家和知名企业,围绕“蓝色合作健康未来”的主题,对蓝色经济、海洋科技、农业科技、健康产业和可持续发展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探讨未来合作方向。在研讨会上,中国路桥与挪威Pure Salmon Technology签署合作协议,进一步拓展了中挪在水产养殖与基础设施协同方面的合作空间。

北京“两区”释放开放合作红利
研讨会上,北京市商务局二级巡视员杜磊首先点明服务业与服务贸易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关键地位。他指出,当前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当前,服务业占全球GDP的比重提升到68%,服务贸易增速持续高于货物贸易,占全球的比重从2013年的20.6%上升到2023年的25%,据世界贸易组织(WTO)预测,到2040年这一比重将突破40%,成为国际贸易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作为中国服务业对外开放的“领头羊”,北京的实践更具代表性。2020年9月,“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两区”)在服贸会上应运而生,开启了北京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篇章。五年来,北京相继落地70余项全国突破性政策,80余项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实际利用外资超660亿美元,占全国总量的8.4%,吸引8000多家外资企业扎根发展。
在产业开放与创新方面,北京率先在金融、增值电信、医疗等重点领域敞开合作大门,有近2000家中外金融机构在京设立。科创优势同样突出,截至去年,北京聚集了2400多家人工智能企业,核心产业营收超3500亿元人民币。与此同时,北京持续优化开放性营商环境,率先实现外商投资企业全程网办,“北京服务”品质不断提升。2024年,北京服务业占GDP比重达85.3%,服务贸易规模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
杜磊强调,经过十余年培育,服贸会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服务贸易综合性展会平台,“朋友圈”持续扩容、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他向挪威企业发出邀请,希望其充分利用服贸会平台及北京“两区”政策机遇,深耕中国市场,共享中挪合作新机遇。
营养保健食品行业规模2027年预计突破8000亿元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健康事业部主任邢程在研讨会上用详实的数据勾勒出中国营养健康市场的发展潜力与中挪在健康产业上的合作机遇。
从市场规模看,中国营养保健食品产业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2013—2023年,行业市场规模从993亿元增长至328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3%;预计到2027年,行业规模将突破8000亿元,发展空间极为广阔。在海外进口保健品市场方面,2025年上半年中国营养保健食品贸易总额达62.33亿美元,同比增长10.3%,其中进口额39.81亿美元,同比增长10.5%。
具体到中挪合作,2025年上半年挪威在华营养保健食品进口国别中排名第16,占比1.3%,两国相关贸易总额达5616万美元,同比下降8.1%,其中,进口额5056万美元,同比下降9.1%。但从长期趋势看,2018—2024年,中国进口挪威保健品额度从900多万美元增长至1.04亿美元,7年年均增长率高达47%,展现出强劲的合作韧性。
邢程表示,“2025年上半年数据虽有回调,但距年底仍有一个季度的窗口期,期待挪威企业协同发力,扭转增长趋势”。
在细分赛道与消费需求方面,中国进口跨境保健品已形成心脑血管、口服美容、基础营养素、骨关节、胃肠道五大核心赛道。其中,在心脑血管领域的鱼油、磷虾油、海豹油,以及口服美容领域的虾青素、胶原蛋白产品中,挪威优秀品牌已占据中高端市场重要地位。同时,中国消费者健康素养持续提升,2024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达31.87%,较2023年提高2.17个百分点,对DHA、EPA等原料成分的认知度较高,为挪威高品质健康产品打开了消费市场。
中挪将合作共建“绿色粮仓”
研讨会期间,中国路桥公司与挪威Pure Salmon Technology签署合作协议,成为本次论坛的重要成果。
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储彤在研讨会上详细阐述了企业参与中挪蓝色经济合作的基础、优势与未来规划。他表示,中国路桥作为国际工程承包界的知名平台企业,始终秉持“向海图强、融合发展”理念,打造的海洋能源融合解决方案,与本次论坛聚焦海洋可持续发展和产业链共建的宗旨高度契合。
对于此次与挪威Pure Salmon Technology的签约合作,储彤提出了清晰的“绿色粮仓”合作畅想。他表示,“若维持当前发展趋势,全球海洋经济规模将在2030年达到3万亿美元,绿色经济将为全球贸易、食品安全和可持续能源作出巨大贡献。中国路桥愿发挥资源整合优势、基建雄厚实力和创新融合本色,与各方共同搭建连接绿色粮仓与内陆腹地的绿色桥梁,布局具有蓝色经济特色的海上丝绸之路”。
储彤表示,双方将在中国本土打造专注于大西洋鲑的绿色水产养殖示范项目。这既是中国路桥响应国家粮食战略、为中国提供优质蛋白质来源的央企使命担当,也是具有示范意义的环境工程课题。同时,这一合作是中国大装备与挪威先进技术的深度联动,将为挪威水产养殖相关的自动化投喂、人工智能鱼病诊断、网箱智能化养殖平台等技术在中国的应用拓展更广阔前景。
此外,双方还计划开辟海上牧场和海上田园升级的“新绿洲”。“风光鱼互补的海洋牧场是‘蓝色粮仓+绿色能源’的深度融合,代表未来海洋资源综合利用的尖端方向。”储彤指出,通过推动挪威浮式海上风电、海洋能源转换、水产养殖技术进入中国海域,风光鱼互补的海上田园模式将通过空间复用、生态修复、智慧管理、产业链协同,为海洋领域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可复制的技术路径和商业模式。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本次服贸会上,挪威国家馆中有来自农业科技、医疗健康、营养保健、水产养殖、食品饮料及宠物营养等多个领域的9家挪威企业集中参展,这些企业既代表了挪威的传统优势,也展现了中挪合作在健康、食品及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新方向。
北京商报记者王寅浩实习记者宋雨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