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摆脱“海航系”标签的渤海人寿宣布公开招聘高管人员。
9月9日,渤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渤海人寿)发布面向社会公开选聘高级管理人员的公告。该公司拟选聘副总经理两名,一名负责分管保险业务渠道,另一名负责分管战略企划、资本运营工作。
近段时间,有消息称,由天津国资牵头的渤海人寿股权结构优化工作即将落地,寇江华已任渤海人寿党委书记,将接任董事长一职。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在渤海人寿最新的第二届董监事会董事监事名单中,柯德君、张晋鹏、赵然等人已不在董事名单中,吴薛琴也不再担任监事。其中,柯德君为渤海人寿股东宁波君安物产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吴薛琴也来自股东方江苏凌云置业有限公司。
而在渤海人寿官网披露的高管团队中,目前仅有副总经理燕伟、财务总监(财务负责人)陈皓、总经理助理兼临时合规负责人宋兴明、董事会秘书陈龙、总精算师于川泳、临时审计责任人刘忠良等6人。
其中,仅有的一名副总经理燕伟曾长期任职于天津税务系统,后又任天津天保财务管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于2020年底获批任现职。
对于渤海人寿近况,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向澎湃新闻表示,股权方面有些手续还没走完,有可披露的信息会及时披露。目前,该公司仍然由董事长吕英博兼任公司临时负责人。
出生于1961年的吕英博于2020年6月获批出任该公司董事长,他曾任天津港保税区财政局局长、天津港保税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天津天保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等职务。
从渤海人寿此次公开选聘的岗位来看,一名副总经理主要负责保险主业,另一名副总经理则负责战略和经营计划等工作。
不同于多数寿险公司分渠道管理的分管方式,渤海人寿此次招聘的分管保险业务渠道的副总经理将直接负责银保渠道、个险渠道、团险渠道以及中介渠道的工作,可以说担子不轻。
具体而言,渤海人寿披露的该岗位的职责包括:
1.负责银保渠道与各大银行的深度合作,拓展合作银行数量,优化合作产品,提升银保业务市场份额;
2. 领导个险渠道的团队建设与业务管理,制定代理人招募、培训、考核等制度,提高个险团队的销售能力和业绩水平;
3. 主管团险渠道的业务开拓,挖掘企业客户需求,开发团险产品,维护客户关系,扩大团险业务规模;
4. 建立健全中介合作机制,规范中介渠道合作管理;
5. 完成公司交办的其他工作。
另一名分管战略企划、资本运营工作的副总经理则主要是抓战略、抓经营、抓资本,整体岗位角色较为核心。其岗位职责包括:
1. 负责公司战略企划体系建设工作;
2. 制定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负责公司经营目标分解与执行督导;开展行业分析和对标,为董事会和经营层决策提供支持;
3. 分管公司KPI管理体系建设,完善市场化机制,推动团队提升组织能力和专业能力;
4. 负责分支机构的筹建、开业、升级等机构建设工作;
5. 组织起草公司内外部重要经营报告材料,完善公司重要会议管理体系;
6. 负责资本运营工作,制定资本管理方案,对接资本市场,负责与金融监管部门的沟通汇报;
7. 完成公司交办的其他工作。
在任职要求上,渤海人寿要求分管保险业务的副总经理需具有从事保险工作15年及以上,担任寿险公司副总经理、总经理助理相当管理职务2年及以上,或者担任寿险公司省级分公司负责人或总公司保险业务部门负责人8年及以上的年限;而分管战略企划、资本运营的副总经理需具有从事保险等金融企业工作10年及以上,且担任国有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相当管理职务3年及以上的年限要求,具有保险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履职经历者优先。
渤海人寿成立于2014年12月,是首家总部落户天津自贸区的人身险公司。在股东方面,渤海人寿的单一第一大股东为此前海航集团旗下的渤海租赁,持股20%。广州利迪经贸有限公司、广州市泽达棉麻纺织品有限公司、北京国华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市百泽实业有限公司等海航关联公司均分别持股超8%。
渤海人寿的经营业绩深受海航集团影响。2018年,渤海人寿由盈转亏,全年亏损达7.68亿元,后逐年亏损加大。从2020年三季度起,渤海人寿的风险综合评级由B类降为C类,此后又短暂恢复为B类,但从2021年一季度开始长期处于C类,成为偿付能力不达标公司。渤海人寿当时表示,该公司主要风险来自公司资金运用方面。
在2023年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渤海人寿表示,于当年9月收到监管下发的《风险提示函》,对该公司的公司治理、经营活动、偿付能力等三方面问题作出风险提示,并提出监管意见,要求公司逐项制定整改方案,定期报告整改情况。目前,该公司已连续一年半未披露偿付能力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