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满载着“成都造”电子设备、机械零件的中欧班列从成都国际铁路港缓缓驶出,一路西行,深入欧洲腹地;来自都江堰的红心猕猴桃正在通过东盟的海关,悄悄南下,占据泰国、印尼的本地市场……
与此同时,成都中欧中心5楼的锦江厅人头攒动,知名跨国公司、成都本地出海企业、各国贸易机构代表齐聚在一场蓉品蓉企出海资源对接活动,见证成都筹备启动企业出海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会上,成都国贸集团介绍了企业出海服务线上线下平台建设方案,还成立了成都企业“走出去”专业服务联盟,授牌首批“开放成都”海外合作伙伴。
某种程度上,这场高度瞩目的对接会,是这座城市在新的发展机遇期汇聚顶级出海资源的一次“务实探索”,亦释放出一个日益明晰的信号——持续完善服务生态、赋能蓉品蓉企出海。
“企业发展到哪里,服务就跟到哪里。服务中心聚焦蓉品蓉企出海需求和痛点,集成公共服务和专业服务资源,为蓉品蓉企加速推进全球化战略,提供集成化、一站式、全周期的综合服务功能平台。”成都市对外开放合作促进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谢陶摄
出海:从资源要素到价值输出的“跨越”
记者观察到,借助日益成熟的出海渠道,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成都本土企业,实现了从产品、服务的出海,到技术标准与品牌出海的“跨越”,从要素输出到价值输出,在国际市场上创造出更为强大的“成都引力”。
成都筹备启动企业出海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体现了一座城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努力探索,亦折射出一个日益壮大、潜力巨大的出海市场。
今年前7个月,成都进出口以近5000亿元规模、6.8%的同比增速,在全省外贸运行中持续发挥着核心作用。成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ODI)9.5亿美元,同比增长9.2%,占全省总量的72.5%。
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太阳能电池等外贸“新三样”产品走俏海外。1月-6月,成都跨境电商交易额突破800亿元,同比增长150%,这标志着“蓉品出海”进入从规模扩张向质量跃升的新阶段。
在贸易带投资的推动下,成都正深度嵌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一个活力蓬勃的“出海生态”日益完善。而这离不开本地政府主动作为,搭建平台,持续完善渠道、人才、物流、金融等出海要素供给,提供更加精准、专业、高效的企业出海服务。
以刚刚结束的2025年中国农产品精品推介暨“蓉品出川出海”对接活动为例,活动吸引了超百家国际采购商与国内渠道商参与,签约一批农产品贸易协议以及农业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协议金额达13.9亿元;
而在9月5日,刚刚授牌成立的成都国家人力资源服务出口基地首批4个海外工作站,将为国内企业“走出去”和国际人才“引进来”提供一站式人力资源服务。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对接会上,无论是成立成都企业“走出去”专业服务联盟,还是授牌首批“开放成都”海外合作伙伴,无一不集中体现了这座城市旨在打通企业和市场间的链路,更好地服务企业“走出去”“引进来”,实现资源高效精准的聚集转化的决心。
据悉,成都企业“走出去”专业服务联盟,首批入盟机构包括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TC Group(道普瑞绅集团)、北京金杜(成都)律师事务所等18家专业机构。
而首批“开放成都”海外合作伙伴中,则包括荷兰贸促会成都代表处、马来西亚外贸促进中心成都代表处、韩国贸易投资振兴公社成都代表处、日本贸易振兴机构成都代表处、英中商业发展中心等重要机构。他们将立足自身优势,助力成都企业链接到更多国际市场资源、前沿讯息。
“希望能切实为成都乃至西部地区企业‘走出去’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和支持。我们愿意开展包括培训、沙龙、研讨等形式的活动,赋能并帮助企业的海外拓展行稳致远,”毕马威中国税务合伙人李涤非在现场表示。
开放:从顶层设计到物流体系的“通达”
成都的对外开放,是制度的开放,务实的开放,更是底层发展逻辑的开放。这是近年来蓉品蓉企得以加速出海、布局全球不可忽视的前提所在。无论是在顶层设计,还是在互联互通水平的提升上,这座城市始终聚焦企业所需所盼。
近两年,成都大力实施“立园满园”行动,持续深化“进解优促”工作,为企业发展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蓉企蓉品加速出海,激发开放型经济发展活力。外贸主体持续增多,外贸业务范围越来越广,规模也越来越大。
“前7个月,四川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数量超过8000家,同比增加9.2%。”成都海关相关负责人称,今年以来,外贸主体队伍不断壮大是外贸运行中的一大亮点,特别是民营企业数量增加尤其明显,外贸发展内生动力增强。
作为成都出海企业的代表之一,厚普集团近年的国际出海历程呈现出清晰的进阶轨迹,从早期的单一产品出口,逐步迈向成套设备供应,再到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含服务)、EPC总包工程,业务内容正在从天然气逐步扩展到氢能板块,业务覆盖面也从亚洲不断向全球延伸。
谈及成都在出海方面具备显著的比较优势,厚普集团总裁助理韩梅表示,成都正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拥有“两场两港”,“这种空铁联运的立体开放格局,在中西部城市中非常罕见。”
截至目前,成都定期直飞的国际及地区客货运航线已增至81条,航线数量位居中西部第一,已基本形成通达欧洲、北美洲、大洋洲、非洲的洲际骨干航线网络,亚洲重要枢纽航点实现全覆盖。今年上半年,成都双流、成都天府两场共完成货运吞吐量57.2万吨,同比增长22.7%。
成都国际班列线路也在积极四向拓展,加大中亚、中老、中非班列开行,推动南向班列、东向班列增运上量,定制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出口方案,形成了覆盖广泛、衔接顺畅的国际物流网络。
目前,成都国际班列已形成公共班列、精品班列、定制班列等多元化开行模式,常态化运行线路联通境外城市126个。
在韩梅看来,“成都外向型经济基础扎实。成都的进出口总额、外商直接投资(FDI)在中西部城市中长期保持领先地位。高能级开放平台密集,成都拥有多个国家级对外开放平台,如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国家级经开区等,政策创新能力强,通关效率高。与此同时,成都出台‘蓉品出海’六大行动,为企业提供出口补贴、市场拓展、品牌建设等全链条支持。”
“下一步将通过不断优化的服务,推动功能上的强化,走出去与引进来并重,大力吸引和集聚全球供应链企业总部、贸易结算型总部、出海企业总部、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及国际化专业咨询机构落地成都,着力推动‘蓉品蓉企出川出海’,” 成都市对外开放合作促进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