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年悦记者梁敏)天津市人民政府新闻办9月10日上午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静海区专场,介绍静海区“十四五”规划、培育国家级经开区新质生产力等有关情况。
天津市静海区委书记殷学武在会上介绍,“十四五”期间全区产业整体实力显著增强,“四上”企业超过2000家,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978.8亿元,健康产业、循环经济、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动能加快集聚,焊管生产、五金制品出口等传统产业加快提质升级。全区民营企业数量较“十三五”末增长24%,超过4.15万户,贡献全区86%的税收、66%的增加值,已成为助力静海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梯队力量。
静海区团泊健康城高度聚焦大健康产业,产业集群正逐步扩容升级,从基建投入期迈入了产业爆发期。据介绍,团泊健康城生物医药企业从2021年100余家增长到2025年的400余家,年复合增长率41%,并逐步引进海尔生物等高质量项目。
静海区正打造“公共服务+政策红利+金融活水”的科创服务创新生态圈。2023年,天津市与协和医学院共同打造中国医学科技创新体系核心基地天津基地的首个重要成果——协和天津医院一期在团泊建成运营。2025年以来,团泊健康城纳入天开高教科创园空间发展布局,将实现与天开园联动发展;新设立的20亿元的产业母基金则将搭建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科技创新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
传统产业方面,静海区作为“中国焊管产业基地”,域内有200余家规上工业企业,包括友发、源泰德润、天应泰等龙头企业,焊管年产量约占全国三分之一。当前,静海正推动焊管产业转型升级,延伸光伏支架、装配式建筑等产业链,培育更多新质生产力。
9月2日,静海区落实上合天津峰会成果,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绿色产业合作平台在子牙经开区揭牌启动。子牙经开区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废旧物资集散地和全国首个以循环经济为主导的国家级园区,已形成废旧机电、废弃电器电子等五大再生资源业务板块,构建起再生资源从“资源回收”到“拆解加工”再到“精深加工、产品制造”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将成为与“上合”组织成员国开展循环经济合作的重要承载地。
殷学武表示,静海区未来五年将建设绿色产业发展合作区、健康产业发展引领区、文化传承发展创新区、生态文明建设力行区、高品质生活践行区。具体而言,将从两个方面培育发展新动能,一是充分发挥子牙经开区循环经济特色优势,加快建设绿色产业发展合作区;二是充分发挥团泊区域健康资源集聚优势,打造天津大健康产业科创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