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酒行业的景气程度如何?行业协会的一份调研报告或能反映情况。
9月10日,中国酒类流通协会联合北京盛初咨询、尼尔森等权威机构共同编写的《中国酒类市场景气指数》(试运行,下称《指数报告》),在第十四届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上正式对外发布。
据南都湾财社-酒水新消费指数课题组记者了解,该指数耗时半年,对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超50万家终端进行调研,指数编纂方认为,中国酒类市场景气指数将是真实反映酒类终端市场的整体发展态势和行业波动趋势的重要指标。
据南都湾财社记者了解,中国酒类市场景气指数采用“合成指数法”计算,锁定影响企业发展的最核心分类指数并根据重要性加权计算,通常用B表示,用A、E分别代表某类分类指数,ō(德尔塔)、η(伊塔)分别为分类指数的权重,即:B=A×δ +E×η。
与此同时,景气指数取值范围在0至100之间,以50为临界值,当指数大于50时,反映酒类市场处于景气状态,小于50时则表示处于不景气状态。
对此,报告编纂方按照上述公式与标准进行计算后指出,今年上半年,中国酒类市场景气指数为47.14,处于微弱不景气区间。
线上终端景气度高,烟酒店等或面临挑战
南都湾财社记者看到,《指数报告》还通过酒水销售终端分类、酒水分类以及酒精度分类来体现相关产品的景气度。
其中在酒类终端方面,烟酒店景气指数为39.19,从区间来看属于“较不景气区间”;综合零售终端和商超终端的景气指数分别为49.06和49.77,均处于“微弱不景气区间”;而线上终端景气指数最高,达到61.86,处于“较为景气区间”。
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烟酒店系今年上半年被《指数报告》认为景气度最低的酒类销售终端。细分来看,影响烟酒店终端的景气度主要为“销售额”“盈利水平”“库存指数”“店铺营业指数”。
其中盈利水平方面,《指数报告》指出超过60%的受调研烟酒店终端在今年上半年综合盈利水平下降,这反映烟酒店正面临结构性盈利危机,例如产品倒挂、次高端以上白酒毛利坍塌、门店综合运营成本上升以及转型之后等,都是盈利水平下降的主要因素。这其中,有28.2%的受调研烟酒店认为盈利水平“大幅下降”,仅24.7%的受调研烟酒店认为“盈利水平”上升。
在库存水平方面,有超42%受调研烟酒店认为,终端库存需要3个月以上才能消化,其中有18%的烟酒店库存超过6个月,而库存量小于1个月的仅为5.4%,这意味着烟酒店渠道正陷入“深度库存淤积”危机。报告编纂方还预判,今年“中秋-国庆”旺季烟酒店渠道或进一步受到冲击。
对于景气度最高的线上渠道,《指数报告》指出,线上渠道量增价稳是行业新常态。其中价格和销量上,线上渠道均高于《指数报告》的基准线,反映今年上半年该渠道整体处于上升状态。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葡萄酒外,啤酒和白酒在线上渠道均采取“以价换量”的策略。
啤酒消费较为活跃,白酒和葡萄酒处于微弱不景气
除了终端景气度外,《指数报告》还对白酒、啤酒和葡萄酒三大酒款进行景气度统计。其中,白酒的景气指数为44.58,处于“微弱不景气区间”,啤酒的景气指数为64.45,处于“较为景气区间”,而葡萄酒为40.38,处于“微弱不景气区间”。
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上述酒类的景气指数,与今年上半年酒类行业的半年报也是相对应。其中白酒仅少部分酒企增长,其他则是业绩下降,啤酒则是国内企业业绩上升,而葡萄酒则是业绩“稳定”下滑。
其中白酒香型分类上,浓香白酒景气指数为44.28,酱香白酒为41.22,均是处于“微弱不景气区间”。具体而言,浓香产品主要受困于产品结构老化、渠道倒挂等,其中核心渠道销售出现下滑,《指数报告》建议可从百元区间寻找机会。酱香白酒则是线上景气度高,线下普遍承压,这折射该品类消费热度仍在提高,但是主流和次高端价位产品受商务接待收缩影响,景气指数为31.8,处于较不景气区间。
与之相对的,清香型白酒景气指数为51.85,处于较景气区间。《指数报告》分析认为,300元至500元的次高端价位以及30元以下价位的产品持续放量,带动了清香型白酒的景气度。
南都湾财社记者留意到,消费景气度较高的啤酒,产品景气度高的原因在于新消费场景和新人群拓展,家中独饮场景居多也增加了啤酒的消费景气度。
另外,除了按酒类划分外,《指数报告》还统计了各个酒精度的酒水景气度。其中10度以下产品景气指数为59.22;10至20度产品景气指数为49.89;20至40度产品景气指数为51.2;40至50度产品景气指数为48.25;50度以上产品景气指数为41.26%。从前述数据来看,今年上半年啤酒和20度左右的新酒饮正在形成酒类消费的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