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陈芳
在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简称“投洽会”)上,低空经济展区亮相厦门会展中心第四届领航中国·新兴产业主题专区。无人机零部件制造企业、低空经济相关运营服务企业以及地方政府、园区等多方参展并现场交流。不少受访企业表示,低空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当前行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技术迭代等,下一步还需要各方加大投入,共同进行“蓝海突围”。
应用场景趋于多元
应用牵引是低空经济发展的特点之一。低空经济展区现场展示了物流运输和观光旅游两大场景。
中国邮政集团在现场陈列了多款无人机并发布了支线运输、低空医疗、城市限时配送等“6+20”低空经济应用场景。
“有一些场景像山区、海岛,通过公路运输可能需要1个多小时才能送达,通过无人机大概3到5分钟就可以寄达,特别方便。原先交通不便利的地方,一天只能送一趟或者两趟,有了无人机之后,就可以多频次运送,方便了老百姓的消费和生活。”中国邮政速递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许宁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介绍。
当前,在观光旅游、应急救援、巡检侦察、物流运输等多种应用场景牵引下,以无人机、eVTOL研发应用为代表的通航产业已成为低空经济主导产业。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此前发布的《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预测,到2035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有望突破3.5万亿元大关。
基础设施需更完善
无论是无人机、eVTOL,还是直升机,要飞得起来,更要落得下去。
低空经济展区的另一家企业——上海直玖航空从2009年以来一直专注于直升机停机坪领域。“我们有100多例的商业停机坪案例,也有100多例医院停机坪案例,是低空基础设施网的重要载体单位,也在积极探索低空+应急和医疗的场景实践。”上海直玖航空战略企划负责人卢赤诚告诉上证报记者。
低空经济要发展,离不开地面和空中的基础设施前置投资。北京富唐航信投资有限公司合伙人、总经理迟少宇告诉上证报记者:“今年,低空经济的地面基础设施投资会有比较大的启动。”
太仓泓润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陈鹏对上证报记者分析称,当前,低空经济发展的痛点在于细分商业模式落地不清晰,各地在基础设施建设、空域的批准、航道的建设等方面应结合具体场景进行推进。
基础设施不仅涉及硬设施,还有软环境。成都经开陆港联航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朱粼告诉上证报记者:“下一步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还包括统一的空中交通管理规则与相应政策法规标准,通信、导航、安全监测反制设施,起降场与能源补给网络,以及气象服务等。”
低空之城有望遍地开花
低空经济展区不仅搭建了技术展示、场景对接、交流探讨的窗口,也为协同创新、合作共赢创造了机会。
记者了解到,在展会期间:上海闵行区吴泾镇积极对接中邮无人机,探讨示范场景落地;河北省考察调研了北斗伏羲、上海直玖航空等公司,聚焦低空经济补链;广东天海通积极邀约国际客商代表,拓展海外市场渠道……这一系列成果印证了低空经济的活力和潜力。
镇江高新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李俊强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展望:“5到10年之内,低空经济一定会成为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比如低空物流、短途通勤等将极大地改变每个人的生活,低空之城有望遍地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