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价一路高歌猛进,9月9日现货黄金价格突破3650美元/盎司,一举突破了1980年1月通胀调整后的历史高点。
随着金价节节攀升,让许多正在筹备婚礼的新人倍感压力。在黄金高价位入手,还是继续等待时机?
中州期货研究所所长金国强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黄金市场仍在上行通道中,去美元化的长期趋势也在持续,“只要在相对低点买入,就是合适的选择” 。他提醒,刚需消费者在选购时,更应关注产品的变现能力。比如,挑选流通量大、容易转手的饰品,比那些工艺繁复、黄金含量较低的款式更能体现保值功能,才能兼顾“佩戴之美”与“财富守护”。
买还是等?
黄金在婚嫁中承载着独特寓意。无论是长辈倾情相赠的“三金”还是新人亲手挑选的对戒,不仅是首饰,更是财富、承诺与圆满的寄托。
“11月要办婚礼,原本想等金价回落再买,但没想到等来又一波上涨。”王强(化名)向记者坦言,自己一度犹豫不决。
今年4月,现货黄金一度突破3500美元/盎司高位,随后震荡下行。王强盼着能回到2024年的价格水平,于是预留了5万元让未婚妻决定何时买。但没等到理想价位,近期金价再度飙升反而让他更纠结。“目前黄金价格太高了,我们暂时不打算买了。”
相比之下,李华(化名)就果断得多。国庆婚礼在即,而他早在4月金价上涨时就出手在深圳水贝入手一套首饰。“手续费低,即便后面金价有所回落,总体算下来仍然划算。”他笑言,“算是买对了时机。”
金国强认为,对于刚需消费者来说,他们并不是投资者,既然是消费,就会更关注“实惠”——什么价格更合适、怎么买更划算,这才是刚需群体考虑的重点。
黄金首饰消费下降26%
高企的金价悄然改变消费结构。
中国黄金协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黄金消费量为505.205吨。其中黄金首饰消费199.826吨,同比下降26%;而金条及金币消费则高达264.242吨,同比增长23.69%;工业及其他用金41.137吨,同比增长2.59%。协会分析认为,高金价抑制了首饰消费,但金条投资需求依然旺盛。
从国际视野来看,多家机构仍普遍看多黄金。摩根士丹利在最新研报中将黄金年底目标价设定为3800美元/盎司,并强调黄金与美元的强负相关性仍是关键逻辑。高盛则重申预测,到2026年中期金价将升至4000美元/盎司;美国银行亦预计到2026年上半年金价有望触及4000美元/盎司。
广发期货高级黄金投资分析师叶倩宁表示:“黄金作为‘硬通货’具备中长期投资价值,尤其在市场风险加剧时,其低相关性突显避险属性。实物黄金仍是投资者配置的重要方式。与首饰相比,金条和金币加工成本更低、回收价差更小,因此更受青睐。”
在时间节点上,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指出,购买黄金首饰,宜避开春节、国庆等消费旺季,择4至6月市场淡季入手——此时需求疲软易现价格洼地;宏观上,关注美联储政策转向或地缘风险缓和期,常伴随金价回调契机。品种选择则须回归本质:足金首饰(99.9%纯度)为最优解,其工艺简约、溢价低、回购流通性佳;切忌追逐3D硬金、古法金等高工艺溢价品类,其工费溢价常超50%,可能形成消费陷阱。消费者购买时务必认准品牌旗舰店与权威鉴定证书,确保品质与流动性。黄金投资重在“质”而非“量”,理性务实方为长久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