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杨文漪
金秋九月,又是一年开学季,对25岁的藏族学生土多而言,更意味着人生的崭新开始。站在武汉警官职业学院的训练场边,目光追随着学弟学妹们青春活泼的身影,土多下意识地摸了摸腰,那道长长的疤痕,是一颗新肾安家的地方,也是一场持续四年生命接力的深刻印记。9月1日,这位司法管理系学生在战胜尿毒症、成功接受换肾手术后,重返阔别4年之久的校园。
病情一拖再拖,援藏医生精准判断
2021年,土多在武汉警官职业学院读大二。6月,他像许多藏族同学一样,请假回家乡那曲挖虫草,希望为家庭减轻负担。离开时,他开朗地和辅导员挥了挥手告别:“老师,下学期见!”谁也没料到,等待他的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暑假期间,土多身体异常乏力。“开始以为是小毛病,就一直拖着。”直到拖不下去,县医院误诊为结核,转至市医院仍未确诊。病情持续恶化,直至一度昏迷。
转机,来自一位援藏医生。“他觉得可能是尿毒症。”土多回忆道。最终,在西藏军区总医院,土多被确诊为尿毒症晚期。“我们家乡很少有这种病,大家都不了解,我和家人都很茫然。”雪域高原的医疗条件无法进行换肾手术,生存的希望,指向了郑州。

学校老师和同学们为土多捐款、写下祝福语。(受访者供图)
“放心,学校和你在一起”
他的课桌一直空着,床铺也再没打开,2021年秋季开学,土多没来上学。得知土多的病重的消息,学校党委书记陈风华第一时间带头捐款并发出倡议,一场温暖的爱心接力迅速在校园内启动。
食堂门口,“爱心募捐”展板前排起长队。“那几天,同学们都不急着吃饭,纷纷停下来捐款、留言祝福。”线上线下爱心涌动,师生家长齐心协力。最终募集善款54110.29元,学校同时下拨30000元救助金,共计84110.29元。
2021年12月8日,带着这笔救命钱和一份特别的礼物——全校师生录制的加油视频,老师们跨越千里奔赴郑州人民医院。“土多,加油!”“我们等你回来!”每一句问候,都成为土多治疗路上最温暖的力量。临告别时校领导紧握土多的手坚定地说:“放心,学校永远和你在一起!”

学校老师带队从武汉赶往郑州看望土多。(受访者供图)
三年等待肾源,破例保留学籍
尽管捐款解决了燃眉之急,但寻找肾源的过程漫长而艰辛。按照学籍管理规定,休学最长不得超过两年,但学校为土多特事特办,破例保留学籍。“我们一直在等他回来”辅导员李露露说,“每年学籍注册时,学校总是特批‘再等一年’。他的学籍,我们一直为他保留着。”在此期间,李老师成了他的“线上家人”,始终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在等待肾源的三年里,土多经历了无数的煎熬。在最艰难的时刻,师友的牵挂成为照进生命的光。三年来,李老师经常通过视频关心他的病况,还寄去寓意平平安安的苹果;同学们也持续发信息鼓劲,同系老乡朗杰更是专程从武汉到郑州探望。
“每次听说我要回西藏,都托我带去问候。”朗杰说,“土多在班里特别受欢迎,开朗爱开玩笑,跟谁都处得来。经此病痛的折磨,更加成熟稳重了,但那份积极乐观一直都在。”

学校老师和同学们给土多写下祝福语。(受访者供图)
重获新生,爱与希望在延续
2024年11月13日,苦等三年的肾源终于匹配成功,手术十分顺利。经过近一年的康复,土多终于重返校园!
如今,土多身体恢复良好,但仍需定期服药和复查。学校则为他制定了全方位的关怀方案:不仅免除全部学费,还优先为其申请国家奖助学金和各类资助项目,并在警务化管理上特准他“量力而行”,将康复放在第一位。此外,学校还安排了专业心理老师定期辅导,帮助他更好地适应校园生活。
“真的很难想象他经历过那么严重的疾病折磨。土多很快就融入了新的班集体,还总是主动参加日常训练,一点都不含糊。”新的同班同学刘家乐称赞道。
如今说起土多,李老师欣慰地表示:“土多现在特别乐观坚强,学校说‘一操两集合’他可以不用参加,但他还是坚持参与,这种精神让我们都很感动。”
走过熟悉的训练场,土多步履从容而坚定。前进的路上或有坎坷和风雨,但方向从未偏移,奔向着光明和希望。
【责任编辑:周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