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11 03:44:40 股吧网页版
虚假营销骗不了别人更骗不了自己
来源:经济参考报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6部门10日联合印发文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3个月的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整治目前汽车行业存在的夸大和虚假宣传、恶意诋毁攻击等问题。这是在不久前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工信部发布新规直指汽车领域自动驾驶宣传乱象和中广协发文抵制无底线的汽车广告营销后,政策层面对汽车行业虚假营销乱象的再次重拳出击。这表明虚假营销已经严重影响汽车行业正常发展,作为一种饮鸩止渴的方式,虚假营销最终骗不了别人更骗不了自己,它虽然可能带来短暂的业绩提升,但最终受害的还是企业自身。

  近期,汽车行业的虚假宣传问题接连曝出。有消息称,某些新车发布会上宣传的“XX分钟内,订单超过XX万辆”的“热销”成绩,实际上是广告公司提前几个月策划出来的假数据骗局。此外,包括“XX万元内最好的车”“小客车撞翻卡车”等以前根本不会出现的话术和做法也都成为人们吐槽的对象。

  低俗炒作、恶意贬损、虚假宣传、过度承诺等无底线营销似乎成了汽车行业营销战场的常态。很多汽车发布会变成了“故事会”,原本的技术和品质赛道变成了“嘴炮赛道”。一些汽车企业甚至因为没有学到、做到别人的这些招数而感到懊悔。而当竞争从“拼技术”降维到“拼口水”,整个汽车行业都在集体贬值。

  广告是广而告之,不是广而吹之,更不是广而骗之。当下,某些汽车品牌的营销策略,已然滑向它的反面。用华丽辞藻堆砌的“重新定义”掩盖技术的平庸;用创始人个人的“口水仗”和“嘴炮”抢占头条;用各种自己定义的“第一”“最佳”等空洞口号取代严谨的技术参数和实测数据;将未充分验证的技术包装成“颠覆性革命”推向市场;甚至不惜通过编造故事、恶意贬损友商来抬高自己。

  无底线营销背后是行业高度内卷的残酷现实,折射出汽车产业转型期的集体焦虑。眼下,电动化、智能化的赛道拥挤不堪,市场淘汰赛日趋激烈,当技术的实质性突破变得愈发艰难,产品同质化日益严重,营销的“巧劲”便用在了别处。而其危害远超想象。对行业而言,不仅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更阻碍了整体技术提升与可持续发展;对消费者而言,过度包装与虚假宣传扭曲了购车决策的依据,本该理性的产品比拼沦为人设与话术的狂欢。

  营销的尽头是信任,而套路的尽头则是废墟。无底线营销已不再是竞争,而是对消费者信任的直接欺诈,透支的是整个行业的公信力。真诚才是最高级的“话术”,诚信才是最稀缺的“配置”,用户可以接受一辆车的缺点,但无法原谅一个品牌的欺骗。

  治理无底线营销乱象,需从法律完善、行业自律和技术规范三方面协同发力。应进一步完善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规,提高处罚力度,增加违法成本;监管部门应加强常态化监测与专项执法,让逾越红线的企业付出沉重代价;行业协会应进一步推动相关行业准则的制定,倡导诚信宣传。

  汽车是工业文明的明珠,承载着人类对移动自由的追求和对极致技术的向往。当一辆车的价值需要靠贬低他人、编织幻觉来证明时,整个行业的前行之路已然偏离航道。广大车企应该意识到,唯有回归产品本身,坚守商业伦理,用真诚的创新和服务赢得用户,中国汽车产业才能真正实现由大到强的蜕变。靠透支信任带来短期销量,永远填补不了品牌坍塌的长期亏空,以“忽之”而始,则必以被“弃之”而终。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