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11 15:18:51 股吧网页版
为期3个月,剑指“黑公关”“黑嘴”!国家出手整治汽车网络乱象
来源:华夏时报 作者:温冲 于建平

  9月10日,为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切实规范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秩序部署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社会工作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下称“《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3个月的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

  这是公安部、网信办等部门首次专门针对车圈黑公关等网络乱象开展专项行动,意义不言而喻。对此《华夏时报》记者也采访了相关行业专家以及企业负责人,大家的态度非常一致:坚决支持、拥护。更有专家表示:“这个力度是以往没有的,既有利于规范市场竞争秩序,也有利于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整治!产业苦乱象久已

  《通知》明确提到,本次专项整治行动将集中整治非法牟利、夸大和虚假宣传、恶意诋毁攻击等网络乱象,提升涉汽车企业网络乱象处置质效,督促企业规范营销宣传行为,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护航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其中,需要重点整治的问题包括非法牟利问题、夸大和虚假宣传问题、恶意诋毁攻击等。《通知》强调,要通过组织企业自查、畅通举报渠道、深入分析研判,根据有关问题线索,强化汽车行业网络乱象处置力度。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专项整治行动,不仅针对当前的网络乱象,更着眼于产业的长远发展。通过规范竞争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推动技术创新,让汽车产业真正实现可持续增长。既能为汽车产业营造清朗公平的竞争环境,也能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与选择权,为维护整个行业规范、健康、良性发展保驾护航。

  天津市平行进口汽车流通协会、天津市二手车出口协会秘书长张婷婷也感慨:“终于出手了,汽车行业网络乱象坚决治理!”

  实际上,汽车行业苦网络乱象久已。早在2023年,国家网信办就曾公开曝光过一批破坏营商网络环境的典型案例,并严肃查处一批侵犯企业、企业家合法权益的违法违规账号。其中就提到相关账号涉企虚假不实信息,发布涉汽车企业负面信息寻求商业合作等汽车行业相关案例,并对涉及的账号依法关闭。

  据《华夏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仅2023年就有特斯拉、比亚迪、长城汽车、蔚来、小鹏、零跑等车企,纷纷以负面评论灌水、恶意抹黑,严重损害企业社会评价和商业信誉及用户合法权益的名义,起诉了一批大V、自媒体账号并进行索赔。为此,极氪、蔚来、小鹏、深蓝等车企还于当年在社交平台开通“法务部账号”,用以对恶意抹黑、造谣重拳出击。

  此外,长城、蔚来、鸿蒙智行、比亚迪等企业还接连发布“悬赏令”以打击网络水军。以比亚迪为例,其曾向广大网友及社会各界征集黑公关有效线索和证据,经查证属实后,对有效线索及证据提供者奖励20万—500万元人民币,同时对提供者的个人信息严格保密。长城汽车的悬赏金额甚至达到1000万元,用以打击网络水军。

  今年以来,从国家层面专项整治到部门协同治理,已经推出一系列举措。2025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已在上半年正式开展。

  5月,中央网信办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2个月的“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整治涉企‘黑嘴’专项行动”,“整治涉企网络‘黑嘴’专项行动”明确将汽车行业纳入治理范畴,重点打击诋毁攻击企业产品质量、捏造虚假信息抹黑企业声誉、恶意投诉企业,以及组织操纵“网络水军”“黑公关”联动发布涉企负面信息、恶意攻击企业或企业家等行为,从舆论源头遏制乱象蔓延。

  7月,中央网信办又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2个月的“清朗·整治‘自媒体’发布不实信息”专项行动,重点整治多种手段歪曲事实、专业领域信息不实等突出问题被列入此次专项行动的重点整治之列。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乐成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近期工信部已会同有关部门,依法依规对新能源汽车、光伏等重点行业的非理性竞争展开治理,目前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已取得初步成效。“企业和产业的培育千辛万苦,但非理性竞争毁掉一个企业、一个产业可能只需一夜之间,这种情况绝不能容忍。”

  规范!新能源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事实上,《通知》开篇已明义,工信部等六部门开展为期3个月的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是“为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切实规范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秩序部署要求”。

  新能源汽车发展至今并成效显著,十分不易。从2009年最开始的十城千辆工程,到如今连续10年位居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中国制造一张“亮丽的名片”。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在国新办发布会上以“更多见了”“更好开了”“贡献更突出了”三句话总结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成效,并明确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产业绿色发展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我国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变的必由之路。

  辛国斌指出,新能源汽车的产量从2020年的140万辆左右跃升到2024年的1300多万辆,市场规模大概翻了三番多。新能源汽车的销售占比从2020年的5.4%提升到40.9%,增长速度非常快。具备组合辅助驾驶功能的乘用车新车占比从16.2%提升到62.1%。2024年新能源汽车整车消费更是超过2万亿元,有力带动了产业链上下游和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此次开展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主要是为了规范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秩序部署要求。崔东树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对于产业而言,此次专项整治行动是一个重要机遇,能吸引更多资本、人才进入,推动技术创新。”

  同时,崔东树也提到:“专项整治行动是产业从野蛮生长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标志,需要企业、第三方企业、平台、监管层面等各方共同努力,有效打击网络乱象,进而有序推动汽车产业实现从存量竞争到市场创新竞争的平稳过渡。”

  崔东树进一步解释,此次工信部等六部门联合启动汽车行业专项整治行动,是中央网信办两次“清朗行动”在汽车领域的具体落地,通过“垂直聚焦、细化要点、协同联动、长效机制”,更精准地解决了汽车行业当前面临的“网络乱象频发、产业无序竞争”问题。

  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在公安部、网信办等过往发布的多次“严打网络乱象”通知中,从未直接要求深挖网络乱象背后的黑手,此次《通知》明确深挖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深挖的不仅是车企,还扩大至公关公司、营销公司等代理公司,这将在更大范围内维护市场良好秩序。

  深挖!车企集体表态支持整治

  随着专项整治行动的启动,各家车企纷纷表态支持。《华夏时报》记者从比亚迪集团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朋友圈看到,当天下午李云飞就率先转发了工信部发布的内容并配文:“好事!支持!拥护!”

  岚图汽车CEO卢放发文称:我们坚决支持和拥护。一些网络乱象严重扰乱了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损害了用户的合法权益,也对民族汽车品牌的声誉和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损害的是行业的未来。这次专项整治行动非常及时、非常必要。岚图汽车将加强自律,接受监督,积极配合,共同维护清朗的网络空间,助力营造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

  岚图汽车CBO、销售公司总经理邵明峰也将此次整治称为“及时雨”,认为其能为行业正本清源,并强调“恶性竞争没有赢家,唯有共建健康生态,中国汽车品牌方能集体向上”。

  鸿蒙智行法务官微发文称,鸿蒙智行依法维权,打击恶意造谣、抹黑、诋毁、攻击鸿蒙智行的网络黑公关、网络水军,并表示鸿蒙智行将持续响应国家“清朗”“净网”专项行动,坚决打击网络黑公关等网络乱象行为,维护健康网络营商环境和品牌合法权益。

  某汽车公关部负责人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这次《通知》不仅可以举报汽车行业网络水军、‘黑公关’‘黑嘴’及‘饭圈’粉丝等网络乱象,还要深挖背后的公关公司、营销公司和汽车公司,力度可以说是非常大了,绝对是一件利好行业良性发展的事情,必须支持。”

  专项整治行动启动当天,魏派高山7正在举办预售发布会,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在会上喊出了行业以及消费者的心声:“别把用户当傻子,别把吹牛当文化。”“中国汽车走到今天,缺的不是口号,是底线。造车,该回归制造的本质,别玩虚的,踏踏实实干。信任是商业世界最硬的‘硬通货’,互信的基础就两个字‘良心’。”

  吉利汽车集团高级副总裁、极氪科技副总裁、领克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林杰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总的来看,现在整体市场秩序有在好转,起码各家在发布会等方面已经收敛了很多。但汽车企业还需加强自身修炼,如何把成本做好,质量做好,才是未来竞争的核心所在。

  李乐成强调,行业治理是长期性、系统性工程,下一步将锚定新型工业化目标任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通过标本兼治、系统治理,着力完善制度机制、优化产业生态,持续提升行业治理现代化水平。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