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摩根士丹利:美国投资者对中国市场兴趣创2021年以来新高
中国基金报记者吴娟娟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股票策略师王滢在9月11日发布的报告中表示,近期在美国进行了为期约一周半的路演后发现,美国投资者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兴趣达到202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投资者的兴趣不仅体现在指数层面,而且体现在特定主题和结构性机会方面。
王滢和美国投资者交流发现,超过九成的投资者表示愿意增加中国市场配置,这一比例为2021年初中国股市阶段性见顶以来的新高。当前,美国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态度正积极转变。资料显示,2025年6月,摩根士丹利调高对A股的配置观点至高配。
四重原因主导美国资金回流
摩根士丹利认为,美国投资者兴趣回升背后有四重原因:
第一,中国在全球科技领域拥有领先地位。在人形机器人、自动化以及生物科技、药物研发等领域,中国的优势地位获全球认可,国际投资者必须正视并参与这一市场。
第二,积极的政策信号。政府持续释放“托底”信号,采取“小步快走”的方式稳定经济,展现了扶持资本市场的意图,市场认为最坏的时候或已过去。
第三,中国市场的流动性状况显著好转,这有助于支撑行情延续更长时间。
第四,全球投资者资产配置多元化需求上升。当前美国投资者的投资组合高度集中于美国本土市场,分散配置至中国资产为必然选择。
美国投资者关注的领域包括人工智能与半导体、人形机器人、自动化和新消费。
摩根士丹利在报告中指出,其接触到的量化基金与宏观基金均提到,通过A股ETF和股指期货可便捷地参与中国市场。这一方式在缺乏充足资源进行个股研究时优越性突出。美国投资者的偏好顺序为美国存托凭证、港股、A股。
资金回流中国市场的进程刚刚开始
尽管投资者兴趣大幅提升,但美国资金回流中国市场的进程刚刚开始。摩根士丹利在报告中指出,最新的资金流向与仓位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球基金、全球新兴市场基金和亚太日本除外基金中,只有亚太日本除外基金对中国的配置由低配转为轻微高配。
王滢在报告中写道,路演期间接触的投资者以全球及新兴市场投资者为主,这些资金有望进一步增配中国。
摩根士丹利建议投资者关注如下方面:
一是通胀数据与房地产市场。摩根士丹利的研究显示,中国一手房的过剩库存消化至少需10至12个月。维持稳定的去库存节奏是房地产市场复苏的关键。
二是政策走向。除聚焦科技与高端制造业外,中国政策需继续保持在稳定物价和推动经济再平衡的方向上。
三是对冲工具。对于宏观和量化基金而言,能够便捷地使用对冲工具是其增加在A股市场参与度的前提。
四是资本市场开放度。投资者普遍希望能够更多参与中国资本市场的活动,尤其是A股IPO。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外资尚无法通过股票互联互通机制参与IPO。不过,通过合格境外投资者(QFI)通道,外资机构可参与境内股票IPO。
五是地缘政治因素。中美关系依然是影响中国市场波动的重要因素。美国的政策不确定性可能导致市场波动加剧。摩根士丹利判断,目前美国出台更多行政命令的可能性较低。不过,若因相关消息引发市场下跌,或可考虑把握逢低买入中国资产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