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9月11日电(崔凯)美国8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上涨2.9%,创下自今年1月以来的最高涨幅;环比增幅达0.4%,均超出市场预期。数据强化了市场对通胀压力持续存在的判断,叠加近期就业市场疲软信号,引发对经济陷入滞胀的担忧。尽管如此,多数分析师仍预计美联储将在下周的政策会议上采取降息行动,但具体幅度尚存不确定性。
数据显示,8月CPI同比涨幅较7月的2.7%进一步扩大,环比增速亦从7月的0.2%显著提升至0.4%。其中,住房成本环比上涨0.4%,成为推动整体通胀的主要因素。更具代表性的核心CPI(剔除食品和能源)同比上涨3.1%,连续第三个月维持在3%以上,环比增长0.3%,与7月增速及市场预期完全一致。这表明潜在通胀压力并未实质性缓解。
从分项来看,航空票价、二手车及卡车、服装和新车价格均呈现环比上涨态势;而医疗护理、娱乐及通信价格则出现环比下降。这种分化格局反映出供应链扰动与消费需求变化的复杂交织。
市场普遍关注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的滞后影响。分析指出,尽管关税冲击初期被企业通过消化前期低价库存所吸收,但随着库存周期结束,未来几个月物价可能面临加速上涨压力。
桑坦德银行美国资本市场首席经济学家Stephen Stanley表示:"大量证据表明,更多与关税相关的通胀即将到来,尽管这可能还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完全传导。"分析指出,特朗普全面征收关税的影响已逐渐显现,随着企业前期的低价库存消耗殆尽,未来几个月物价可能加速上涨。
尽管通胀数据意外走高,但近期劳动力市场的疲软信号为美联储提供了政策操作空间。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将在下周的政策会议上宣布降息,以应对经济增长放缓风险。然而,机构分析提醒,个人消费支出(PCE)价格指数作为美联储最关注的通胀指标,预计8月环比增长0.3%,输入性通胀风险不容忽视,这可能导致美联储在降息决策上更为谨慎。
核心CPI持续高位运行加剧了政策制定的难度。若通胀预期因关税等因素进一步固化,即使经济增速放缓,美联储也可能被迫调整宽松节奏。目前市场对降息幅度的预期存在分歧,部分投资者押注激进降息,另一些人则主张渐进式调整。
此次CPI报告发布前,美国就业市场已传出悲观信号,新增就业岗位创年内新低,失业率小幅攀升。通胀与失业同步恶化的组合,使得滞胀担忧迅速升温。历史经验表明,滞胀环境下货币政策往往难以兼顾通胀控制与经济增长,这对美联储的政策智慧构成严峻考验。
市场人士普遍认为,短期内美联储仍将优先考虑支持经济增长,但中长期需密切关注通胀动态。随着关税影响的逐步显现,未来几个季度的通胀数据将成为检验经济韧性的关键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