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9月11日电(记者余蕊翟卓)国务院近日批复同意全国部分地区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11日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回答新华财经记者提问时表示,围绕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中国人民银行设立了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碳减排支持工具、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消费和养老再贷款等,增强资本要素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王信介绍,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碳减排支持工具累计引导金融机构发放碳减排贷款超过1.38万亿元。通过绿色再贴现、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估等手段,强化对金融机构支持绿色发展的激励,支持银行与企业签订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贷款金额2.2万亿元,累计支持近2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实现首贷,有效激发了技术要素创新活力。新增1000亿元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更好支持相关领域的融资。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绿色贷款余额约42.4万亿元,绿色债券余额超过2.2万亿元,这两个指标在全世界位于前列;普惠小微贷款、科技贷款都比去年同期增长12%以上,养老产业贷款同比增长43%,均高于整体贷款增速。”王信说。
他表示,中国人民银行持续完善标准制定、金融统计、信息披露等基础建设,促进要素合理流动。2025年,印发《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2025年版)》,统一了各类绿色金融产品界定范围,新增了绿色消费、绿色贸易等内容。牵头制定11个传统高碳行业转型金融标准,完善“五篇大文章”相关金融统计,及时修订金融机构可持续信息披露指南。
中国人民银行在持续引导各地深化区域金融改革。“这次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的10个地区中,多个地区开展了人民银行牵头推动的区域金融改革工作。比如,北京、杭州、合肥进行了科创金融改革,重庆、广州深化绿色金融改革,宁波、成都深化普惠金融改革等,形成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王信说。
他表示,在优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支持统一大市场形成的同时,要统筹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强调做好风险评估和应对预案,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