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11 21:59:50 股吧网页版
地产经纬丨IWG胡懋:品牌输出 专业赋能 灵活办公空间破解写字楼困局
来源: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上海9月11日电(谈瑞)“当前行业共识是‘L型’走势,市场正处于艰难的‘爬底’阶段,尚未迎来明确拐点,压力最大的时期尚未过去。”全球最大办公空间运营商之一的IWG集团(International Workplace Group)中国区总裁胡懋近日在接受新华财经专访时坦言,在商业写字楼市场开发与投资双双遇阻、空置率与租金压力持续攀升的背景下,如何盘活存量楼宇资产、提升运营效能,已成为行业聚焦的核心课题。胡懋表示,区别于市场熟知的“二房东”模式,IWG将自己定位为写字楼领域的“酒店管理集团”,以轻资产运营助力解决存量资产困局。

  行业低谷期:供需错配催生细分机遇

  “过去办公楼宇出租率高企时,业主无需借助外力;如今空置率攀升,大家才开始主动寻求专业团队,探索差异化运营路径。” 胡懋认为,当前写字楼市场的核心矛盾,在于传统业主擅长的 “大面积毛坯出租” 模式,已难以匹配企业对小面积、全服务办公空间的现实需求。

  行业数据显示,当前中国主要城市写字楼空置率普遍处于高位,新增供应持续,市场压力仍存。例如,根据房地产服务和咨询顾问公司戴德梁行的数据,2025年第二季度,上海甲级写字楼市场当季净吸纳量不满十万平方米,环比下降18%,全市空置率升至23.6%;平均成交租金继续探底,降至212.6元/平方米/月,环比下跌1.9%。从全国维度来看,截至2025年二季度,大中华区20个主要城市的核心商圈甲级写字楼存量达到约7213.0万平方米。2025年上半年大中华区主要城市核心商圈写字楼净吸纳量录得约76.4万平方米,同比上涨5.5%;2024年录得净吸纳量133.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9.0%。

  供应端承压的同时,需求端的结构性变化正在悄然发生。胡懋观察到,疫情后,越来越多企业从 “集中式办公” 转向 “分布式办公”—— 总部主动压缩CBD核心区的办公面积,转而在城市周边或异地设立 “卫星办公室”。这种调整既能显著降低租金成本,又能方便员工就近办公,一举两得。而这一转变,让 “小而精” 的灵活办公空间成为刚需,但多数办公楼宇业主缺乏运营这类空间的经验与资源,市场空白就此显现。

  胡懋表示,IWG的切入点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与传统业主不同,IWG聚焦写字楼内一至两层的空间,打造 “小面积、精装修、全服务” 的办公产品:从空间设计到后期运营,均依托其全球36年、覆盖 120余个国家约5000家中心的经验,甚至会为业主提供定制化的平面规划方案,确保 “每平米都产生最大经济效益”。

  “我们不是二房东,更像是办公领域的酒店管理集团。” 胡懋在专访中多次强调这一核心定位。正如万豪、洲际等酒店集团为业主提供品牌与运营支持,IWG不直接承租空间,而是接受业主 “聘用”,输出自身的品牌影响力、优质客户资源与成熟管理体系。在这种模式下,业主无需担心与IWG形成竞争 —— 前者专注于大面积毛坯出租,后者聚焦小面积灵活办公,二者形成 “全产品线” 的互补格局,共同覆盖不同企业的办公需求。

  三重灵活策略:构建差异化竞争力,共享运营收益

  “灵活办公绝非简单的‘短租’,而是涵盖时间、空间、地点的三重灵活。”胡懋将IWG的核心竞争力,归纳为一套差异化的运营体系。

  在时间维度,IWG的租约弹性远超传统写字楼:最短可按天计费(需购买会员卡),平均租约时长约12个月,且客户续约率保持稳定,部分客户已在IWG的办公中心持续办公超过10年。“企业无需为未来的人员扩张提前租用大面积空间,现有20人就租20个工位,扩招后再增租,人员收缩时也能灵活减租,最大程度降低成本浪费。”胡懋解释道。

  空间维度的灵活,则体现在 “按工位计价” 的创新模式上。与传统写字楼按平方米收费不同,IWG 旗下的办公空间按照工位数量定价,且实行 “一价全包”—— 费用涵盖水电费、物业费、办公设备(桌椅储物及WiFi),甚至包括咖啡、茶水等日常消耗品,员工只需 “带电脑就能办公”,无需额外投入。据胡懋透露,IWG内部对工位大小的制定得益于精密的计算,空间利用率显著高于传统办公模式。据新华财经现场走访观察,其单间普遍涵盖2到10个工位,少于传统共享办公空间的工位数量。据悉成熟办公中心的出租率稳定在80%-90%,且因客户以企业端为主,受市场波动的影响远小于酒店行业。

  地点灵活性的实现,依托于IWG的全球网络。企业与IWG签约后,可免费使用其全球约5000家办公中心的公共区域;若需使用私密办公室或会议室,只需临时付费租用即可。“部分中国互联网企业出海时,会优先选择IWG的当地办公中心,实现‘拎包开工’,无需在陌生市场从零开始寻找场地、搭建办公设施。”胡懋透露,这类“出海需求”已成为中资客户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支撑这套灵活体系的,是IWG与业主的“利益绑定机制”。据胡懋介绍,IWG的收益来自中心营收一定比例的管理费。这意味着,只有中心运营得好、客户足够多,IWG才能覆盖自身成本,如包括马来西亚亚太运营中心的集中化支撑、本地销售团队等支出,并进而分享优质运营所带来的收益。

  从经济效益看,这种模式对业主的吸引力显著:按工位折算后,IWG运营的空间单价是传统毛坯房的2-3倍;若以10年合作周期计算,扣除装修、运营等成本后,业主最终收益将显著高出自行出租毛坯房的收益。

  入华30年:盈利扩张与本土化深耕并行

  “中国区目前已实现盈利,我们在国内45个城市运营着约150家办公中心,今年上半年又新签约了约60家中心,包括苏州的东方之门和IFC等;新开业的中心则包含杭州的衍印中心、天津的枫雅中心、海口的绿地新海岸以及青岛的海天中心等,整体仍处于较快的扩张阶段。”谈及IWG在中国市场的发展,胡懋给出了颇为积极的数据。但不可否认的是,这家入华已30年的外资企业,仍面临着“外资客户依赖”与“本土化渗透不足”的课题。

  从客户结构来看,IWG目前60%-70%的客户为外资企业,以金融、咨询、法律等服务业为主。这一结构与IWG的全球客户基础密切相关——许多跨国企业与IWG签订了全球合作合约,进入中国市场后,会优先选择其办公空间。尽管近年来中资企业对灵活办公的接受度逐步提升,但国内本土企业仍普遍习惯于“自有物业+自主装修”的传统模式,对专业办公运营商的需求尚未完全释放。

  “中资企业对灵活办公模式的认知,需要一个逐步培育的过程。” 胡懋表示,为推进本土化进程,IWG正从两个方向重点发力:一方面,针对中资企业的需求特点,推出更具本土化特色的服务;另一方面,加速下沉市场布局,在目前三四线城市的新签约项目中,约七成合作方来自城投、城建等国有平台公司。

  “国有平台看重IWG的国际影响力,希望通过我们的资源引入外资企业,进而带动当地产业发展。” 胡懋举例称,在山东烟台、四川绵阳等城市,IWG的办公中心已不仅是单纯的办公空间,更成为地方政府 “吸引跨国企业落地” 的重要配套设施。而这类与国有平台的合作,也让IWG在下沉市场获得了更稳定、优质的物业资源,为进一步扩张奠定基础。

  这一本土化策略已在业绩上初见成效。IWG集团近日发布的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上半年财务业绩显示,其系统收入达到21.6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55亿元),创下历史新高,同比增长2%;调整后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Adjusted EBITDA)同比增长6%,达2.6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8.8亿元)。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