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11 22:17:51 股吧网页版
今日辟谣(2025年9月11日)
来源: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2025年9月11日

  谣言:重庆摩托车也可上高速?

  真相:近日,重庆市大足区网民杨某在互联网平台发布信息称“重庆摩托车也可以上高速路了”,引发关注。经交管部门核实,根据《重庆市公路管理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在高速公路、高速公路用地范围内,禁止非机动车、摩托车、拖拉机、轮式专用机械车、铁轮车、履带车和可能损害路面的机具行驶。网传信息系谣言。目前,大足警方已对造谣网民杨某依法予以查处。(来源:“重庆辟谣”微信公众号)

  误区:秋后不能吃西瓜,会闹肚子?

  真相:此说法毫无科学道理。对于健康人群来说,西瓜作为一种无害的水果,什么季节吃、什么时候吃都是可以的。

  之所以普遍存在“秋后不食瓜”的说法,主要是在西瓜培育技术不发达的年代,临近秋天气温变低,雨水增多,光照变弱,西瓜的口感会变差。这里说的不食是“不好吃”,并不是“不能吃”。随着种植技术的发展,西瓜不但实现了全年种植,还在这个基础上保证口感,就算是冬天,想吃瓜也是能吃上的。

  生活中有人秋天吃瓜会拉肚子,主要是以下原因:

  一是储存方式有问题。切开的西瓜,吃不完长时间放着,很容易被细菌污染。如果有致病菌,就可能导致食物中毒。夏秋更替之际,气温起伏较大,人的肠胃状态不稳定,抵抗力随之下降,这时候吃了细菌超标的瓜,中招率也就更高。

  二是果糖不耐受。西瓜本身含有大量果糖,如果果糖不耐受的人群在短时间内进食大量西瓜,胃里稀薄的转运蛋白来不及运走过多的果糖,就会导致果糖进入大肠并发酵,引发肠胃反应。需要注意的是,一些人果糖不耐症并不严重,夏天吃点西瓜没事,而秋天气温不稳定,肠胃虚弱,此时进食西瓜易引发肠胃反应。

  三是肠易激综合征。这是一种很复杂的胃肠道反应,其跟人的情绪、压力,外界气温和肠道内菌群变化都有一定的关系。秋天室内外温度变化大且复杂,还是情绪问题的高发期,这时候肠易激人群脆弱的胃肠道再受一点冰西瓜或者超量果糖的刺激,就很容易“一泻千里”。

  四是跟其他食物混食。秋天,各类河鲜海鲜被频繁端上餐桌。鱼虾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储存不善,食用不当本身就会引起一些人群的中毒或过敏反应。另外,一些食物过咸或过辣的烹饪方式也会加重肠胃负担,而西瓜的水分和糖分都很高,如果吃了这些再吃西瓜,很容易让肠胃“过载”,进而引发腹泻。(来源:“科学辟谣”微信公众号)

  通报:“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整治涉企网络‘黑嘴’”专项行动公开曝光第二批典型案例

  详情:近期,国家网信办聚焦破坏营商网络环境突出问题,持续深入开展“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整治涉企网络‘黑嘴’”专项行动,督促网站平台强化涉企信息内容管理,依法依约处置一批涉企违法违规账号。现将第二批典型案例通报如下:

  1.“通信圈”等账号胁迫企业进行“商业合作”,谋取非法利益。

  2.“国际投行研究报告”等账号歪曲解读涉企公开信息,诋毁企业形象声誉。

  3.“固收嘚啵李”等账号捏造不实信息,恶意诋毁金融机构声誉。

  4.“大嘴博士”等账号发布炒作测评信息,影响市场竞争秩序。

  上述账号多次针对同领域竞争对手产品发布炒作没有法律效力的测评信息,误导消费者,干扰正常市场秩序。涉及的账号已被依法依约采取禁言措施。(来源:“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

  关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联合部署开展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

  详情:为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切实规范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秩序部署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社会工作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3个月的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整治问题主要包括:

  一是非法牟利问题。(1)通过制作虚假图片、视频,捏造故事,炒作和散布涉车企负面话题,恶意解读汽车企业销量波动,攻击汽车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等,赚取网络流量,获取商业利益。(2)利用自身话语权和影响力,以“新闻监督”“舆论监督”“科普”等名义,通过以商养测、以测养商、开展商测结合的虚假或不规范测评等方式,获取商业利益,甚至要挟汽车企业提供“保护费”。通过在汽车产品上市发布和汽车企业融资等重要节点,发布涉企虚假不实信息或负面信息,或在评论区带节奏等,胁迫企业开展商务合作。(3)利用主板机、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技术,制造新型“网络水军”,产出虚假内容,制造虚假热度和趋势,规避平台监测,谋取非法利益。

  二是夸大和虚假宣传问题。(1)对汽车、动力电池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2)汽车企业操纵机构或评测类账号等搞虚假或不规范测评。引用、捏造虚假数据,选择性披露销售数据,巧立名目发布销量排行等各种榜单。(3)借助展会、论坛等行业活动及网络营销宣传活动,制造、炒作话题,造成行业及社会不良影响。

  三是恶意诋毁攻击问题。(1)以遏制、打压竞争对手为目的,诋毁攻击汽车企业或者汽车产品,抹黑企业声誉或者商品声誉,对企业进行恶意投诉。(2)组织、操纵网络水军、“黑公关”“黑嘴”及“饭圈”粉丝,联动发布涉汽车企业及企业家的虚假、负面信息,煽动网民情绪,打“口水战”,恶意抹黑竞争对手。(3)汽车企业高管利用自身影响力在网上“拉踩”引战。(来源:“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