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1日上午,2025北京水务科技创新大会在首钢园盛大开幕。本届大会以“科技赋能水务·创新服务生活”为主题,集中展示近年来水务领域科技创新成果,共同探讨科技创新支撑引领涉水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大会同期设置的水务科技创新展区,从滨水空间到数智水务,从健康水业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四大展区全面呈现了涉水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的最新进展。
科技高地引领行业变革
数智水务展区堪称整个展区的“科技高地”,多家单位的智慧水务、数字孪生、监测感知、人工智能成果集中亮相。在智慧水务1.0基础底座的展示屏上,水利“四预”算据体系正在动态演示。工作人员介绍,这一底座有效破解了“数据分散、应用孤立、重复建设、数据价值释放不足”等核心难题,为水务管理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展会现场,一批高科技监测设备引人注目。
在北京华测伟业导航技术有限公司的展台上,一款外形酷似大号望远镜的产品备受瞩目。据华测伟业客户经理樊绍杰介绍,这是一款用于水库坝体监测的产品。“与用眼睛观察相比,这一产品最大测距可达800米,且分辨率高,能够实现高精度的坝体外观检测,能清楚地识别裂缝、形变等异常现象。”同时,现场展出的另一款埋入式传感器则用于监测坝体内部横向、纵向形变,大大提升了监测的准确性与全面性。
水下监测技术同样令人惊艳。樊绍杰拿出一个外形与泡面桶大小差不多的黑色圆柱体,表示这是其公司研发的多波束测深系统,只要搭载在无人船上,通过扫描就能测算出水下地形数据,得到具体的三维坐标图。
给水质做“指纹”筛查
在展台的另一侧,一套名为黑臭水体监测产品显得格外醒目。
据英视睿达水利事业部总经理陈晨介绍,这是一款天地一体化水质立体监测监管体系。该体系综合利用卫星遥感与地面监测设备,构建了一套从大范围筛查到精准识别的完整技术方案。
在卫星层面,通过AI智能识别模型,对遥感影像进行自动解译,可识别绿藻、浮萍、颜色异常、垃圾漂浮等水体问题,实现大范围、高效率的初步筛查。在地面层面,系统布设了专用监测设备,其核心在于建立了庞大的“水基因”特征数据库。
“这就好像给水做‘指纹’。”陈晨表示:“这个特征库目前已收集超过50万张光谱图谱。通过提取水体吸光度曲线等光谱特征,我们构建了如黑臭水体、农药污染等不同类型的‘水质指纹’,从而实现污染类型的精准识别与风险判断。”
此外,这一技术不仅能够发现问题,更致力于溯源归因,帮助监管部门快速定位污染来源(如农业废水、工业排污或养殖污染等),实现靶向治理。系统响应速度快,可在几秒钟内输出结果,形成“遥感发现问题—设备定位问题—特征库识别问题”的监管闭环,为后续治理措施提供有力依据。目前,该体系已在北京等地投入实际应用,通过热点图和设备布点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实时监测与案例验证,有效支持了对黑臭水体的精准监管和治理决策。
科技赋能水务行业新面貌
在健康水业展区,“安全优质、绿色智慧、节水创新”的供水解决方案格外吸睛。从原水到优质供水的全流程多级净水屏障示意图,清晰展现了“用好南水”的实践路径,让参观者了解到自来水供应背后的科技支撑。
“污水深度处理能力居世界前列”的标识在展区内十分醒目,水环境治理新技术、排水管网非开挖检测与修复技术、排水行业新装备三大板块内容丰富,多个实物模型与案例的介绍,让观众直观感受到排水领域的技术突破。
在“两园一河”项目展示沙盘前,以永定河为轴廊,由内而外构建形成的滨水核心带、文旅商体活力带、产业渗透带空间规划图,生动描绘出“山水京西、活力永定”的新图景,吸引了不少参会者驻足交流。
走进滨水空间板块展示区,“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清河之洲”“温榆河公园”等大家熟悉的项目案例格外醒目。这些项目不仅展示了水务科技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应用,更体现了人水和谐发展的新理念。
通过科技手段,这些滨水空间不仅实现了水生态修复,还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展区通过模型、视频和互动屏幕等多种形式,生动展现了这些项目从规划到实施的全过程,以及科技在其中发挥的关键作用。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板块则围绕智慧赋能水利工程建设展开,现场展示的案例和图文,以及以数智技术为支撑的水利工程应用实践与绿色创新成果成为展区焦点。
“通过了解典型项目的案例,我看到了科技是如何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注入新活力的。”不少参观者驻足交流,探讨技术落地的具体路径。“这些技术能为传统水利施工注入新内涵,助力提升工程建设质量与效率。”现场工作人员介绍道。
本次大会全面展示了水务科技创新的最新成果,从监测感知到智能诊断,从治理技术到工程应用,科技创新正在深刻改变着水务行业的面貌。
多家参展企业代表表示,随着国家对水务行业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和技术创新的持续深入,水务科技市场前景广阔。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应用,不仅能够提升行业运行效率,还能创造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业内专家指出,水务科技创新正在向数字化、智能化、系统化方向发展,未来将更加注重多技术融合应用,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水务科技体系,为水安全保障提供更加有力的技术支撑。
2025北京水务科技创新大会的成功举办,为水务行业搭建了一个高质量的交流合作平台,展示了科技创新在水务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必将为推动水务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