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张旭厦门报道
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以下简称投洽会)于9月8日至11日在厦门举办。今年投洽会以“携手中国投资未来”为主题,聚焦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集中展示了数字技术、绿色低碳、新能源等新兴领域的创新技术和优质项目。
作为以双向投资促进开放合作的重要平台,本届投洽会吸引了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11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团报名参会。
一边是外资不断加码中国,并将中国视为创新中心,将创新成果输出到全球各地;另一边是中国企业出海进程加快,为全球带来新的机遇。
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崔凡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从本届投洽会来看,无论是“世界投资中国”,还是“中国投资世界”,高科技产业、数字经济相关的部分都在不断上升。

投资中国,与创新同行
投洽会上,中英系列投资交流活动、民营企业与全球500强高管对话、优质上市公司路演等在内的70多场投资专题活动和100多场专题路演百花齐放,不断放大“投资中国”的吸引力。
英国是本届投洽会的主宾国,英国驻华贸易使节倪乐思在投洽会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我们有400平方米的国家馆,有100多家企业参与到展览中,这也是投洽会历史上英国最大的一次参与。”
9月8日,德国费森尤斯医疗中国区总裁陈玉刚在投洽会“投资中国—选择经开”国家级经开区招商引资对接推介活动上发言时表示:“德国基因为中国医疗生态注入了标准化和精准度,中国生态为我们的技术赋予了落地的新场景和加速度,这种融合不是简单的1+1,而是产生了1+1>2的放大效果。”
费森尤斯集团成立于1912年,是全球领先的医疗保健公司。早在2007年,费森尤斯就在江苏常熟投资建设了中国首个、也是亚太地区最大规模的生产线,后来还在上海建立了独立研发中心,并推动透析治疗的国际合作。
近年来,外企越来越看重中国的创新能力,将创新成果输出到其他市场。在投洽会期间,韩国贸易协会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朴善景分享了韩国企业投资中国的变化:37%的韩国企业已经意识到需要采取战略改变,以应对中国商业环境的变化;许多韩国企业正在寻求战略性本地调整,并建立更多合作伙伴关系。
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总裁赵炳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中国是一个提升竞争能力的训练场,也是全球业务发展的重要平台。对于松下而言,中国不光是制造中心,也是创新中心。从过去‘在中国为中国’,到现在‘在中国为全球’,正在进行转型。我们希望把在中国历练的竞争力,带到东南亚和全球市场,发挥更大作用。”
中国正在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记者从商务部了解到,全国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限制措施条目分别从2020年的33条、30条减压至29条、27条。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清零”,在云计算、生物技术、独资医院领域实施开放试点。在外资企业重点关注的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保护、数据跨境流动、财税优惠方面,有关政策条件持续改善和优化。
本届投洽会,特别设立新质生产力专区,集中体现中国的创新动能。在机器人板块,工业机器人挥舞着机械臂,模拟着生产线高效运转的场景;第六代机器人则实现了为咖啡手工拉花;锟铻骨科医疗机器人则展现着数字医疗的新图景。
低空经济也备受关注,低空飞行模拟器、无人驾驶舱、自转旋翼无人机、智能机场等低空经济方案正在塑造全新的出行方式。中国低空经济百人会执行理事长姚乐向记者表示,文旅和空中交通等面向消费者的业务,将为用户打造全新的生活空间和交通方式,持续创造价值,将是低空经济的未来。

中国正以庞大市场、完善的产业配套、创新能力、不断改善的营商环境持续吸引着全球资本。
汇丰亚洲及中东地区联席行政总裁廖宜建表示,中国吸引外资的结构中,高新技术产业占比正在提升,跨国企业对高端制造、医疗医药等新经济领域的投资正在增加,与此同时,他们也看好零售和快消等消费相关行业。
据汇丰近期面向全球企业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仍是全球企业计划增加贸易往来和加码生产制造的主要市场:在计划增加贸易往来的目标市场中,中国获受访企业选择的比例最高(44%);在生产制造方面,有四成受访企业正在或计划未来两年增加在中国的产品制造。
基建新能源成对外投资热点
在投资中国热度不减的同时,中国投资也高度活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绿色发展、新能源合作是中国对外投资的热点领域。
在投洽会对外投资专题发布会上,商务部组织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等七家商会首次发布中国对外投资活跃度指数。
数据显示,1-6月,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指数为142,处于高度活跃水平。其中,意愿指数为149,高度活跃;实际指数为137,较高活跃。
从区域来看,东盟是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主要目的地。今年1-6月,我国企业对东盟投资指数为255,月度指数连续16个月处于高度活跃水平。对欧盟投资指数为176,对金砖国家投资指数为142,均处于高度活跃水平。
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会长曹甲昌表示,东盟是我国纺织服装企业投资的主要目的地。今年上半年,超六成纺织服装企业的投资投向东盟国家,我国企业与东盟国家贸易往来日益密切。此外,非洲和拉美近年来也有不少中国服装企业的投资。
据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刘春介绍,截至2024年末,机电企业在境外设立企业及机构近5000家,遍布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投资存量近2000亿美元,主要分布在汽车制造、计算机通讯和电子设备制造、专用设备制造、电器机械和器材制造、金属制品、通用设备制造等领域。

本届投洽会上关于对外投资的活动也明显增加,包括共建“一带一路”国际投资合作交流活动、“投资英国”等一系列双边投资推介会。商务部在投洽会上发布了中国对外投资的“路线图”,包括《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境外中资企业商(协)会最佳实践》《中资企业国别发展报告》《RCEP国家贸易信用环境分析报告》《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发展报告》等。
据《2024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中国在2024年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达到1922亿美元,规模保持世界前列,连续九年占全球份额超过一成。截至2024年底,中国在境外设立企业5.2万家,遍布190个国家和地区,对外投资存量超过3万亿美元,连续8年保持全球前三。
参加此次投洽会的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代表。近3年来,海辰储能的储能电池出货量年复合增长率达167%,在美国、欧洲、中东等国家和地区订单快速增长。
“全球储能市场需求旺盛,处于快速跃升期,海辰储能构建起从材料、产品体系到系统集成、整站服务的全球化全链条能力,为全球客户提供全场景定制的一体化解决方案。”海辰储能总裁王鹏程说。
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司长张力在对外投资专题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商务部将深化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健全对外投资管理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海外综合服务平台,推动对外投资合作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