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总市值超过5万亿元的科创盛会!9月10日,由《中国经营报》主办的科创板迈向“新高地”暨“硬科硬客”2025年会,在上海圆满举办。

作为聚焦科创板改革发展的年度重磅盛会,本次年会规模盛大、嘉宾阵容超强——监管部门代表、61家合计超过5万亿元市值的科创板龙头上市公司掌舵者、70余家市场核心机构负责人等多领域300余位重磅嘉宾齐聚一堂,覆盖“科技—资本—产业”全链条,共话中国“硬科技”崛起之路,共探科创板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路径。
本次会议共举行4场主题演讲、1场圆桌对话、6大闭门会议,汇聚监管力量、产业先锋与市场机构,聚焦科创板改革再出发,为推动科创板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凝聚共识,深度剖析展示中国“硬科技”发展核心“硬实力”。

科创板公司是中国科技创新主力军
“截止到9月3日,A股上市公司一共有5427家,总市值超过110万亿元。随着新‘国九条’和证监会‘1+N’系列政策落地实施,上市公司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内生动能基础稳步夯实,‘科技叙事主线’愈加鲜明,新质生产力加速成长,股东回报意识不断增强。”9月10日,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党委委员、副会长孙念瑞在由《中国经营报》主办的科创板迈向“新高地”暨“硬科硬客”2025年会上表示,《硬科硬客》节目作为聚焦科创板企业科技创新与资本对接的高端平台,已成为展示中国硬科技发展成果的重要窗口。

孙念瑞指出,超八成科创板公司隶属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制药、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八成科创板公司的核心产品瞄准进口替代和自主可控的目标。超过380家科创板公司的850项产品或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全球经贸秩序深刻调整、大国博弈的当下,科创板公司作为中国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最有能力,也最有可能承担起科技创新驱动、科技强国的社会责任。
上海证券交易所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王泊在开场发言中表示:“站在新起点,科创板将继续以‘改革不停步,服务不止步,生态不松劲’的担当,进一步打通‘科技、资本、产业’良性循环的堵点痛点,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资本市场动能。”

王泊强调,对上交所以及科创板而言,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提升支持科技创新的能级,充分发挥交易所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是党和国家交给科创板的重要使命。
王泊指出,科创板将“包容性”作为制度设计的核心底色。“科创板让处于研发攻坚期、暂未盈利但手握‘硬核技术’的企业,不用等‘盈利答卷’就能拿到‘资本入场券’,努力打通硬科技与资本市场对接的‘最后一公里’,真正让好公司不会因暂未盈利错失资本市场助力。”
王泊还提到,科创板始终紧扣科技企业“轻资产、高研发、重整合”的发展规律,围绕不同阶段需求推出适应性改革,不断优化完善并购重组、再融资、股权激励等制度供给。
上交所科创板公司管理部副总监秦懿指出,总体上,“1+6”政策的发布实施是科创板改革试验田上的进一步突破,是科创板的改革再出发。

秦懿表示,以设置科创板成长层为抓手,更精准服务符合新兴以及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优秀科创企业,以制度改革深度激发企业内在发展潜能,同时通过编制更多科技创新指数,开发更多科创主题基金产品等,不断培育壮大耐心资本、长期资本。
“我们希望不仅要畅通‘科技—产业—资本’循环,更要活跃循环,赋予科技创新更旺盛生命力,让科创板迈向新高地,科创板的公司勇攀更高峰。”秦懿如是说。
勾勒中国科技创新发展图景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总经理许兴军表示,今年以来的中国科技创新改变了全球AI产业叙事,带动了中国资产价值重估。这与科创板开市6年来的深耕细作密不可分。在充满变革的时代中,科创板的“试验田”作用更加重要,“硬科技”的硬实力属性更加凸显,“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将进一步迸发巨大动能。对于资本市场来说,科技金融也是“五篇大文章”的第一篇,是必须写好的大文章。券商等中介机构应当高度重视科创板建设以及科技创新的战略价值,在服务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过程中,更好发挥功能性作用。

广发证券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的力量,近些年聚焦AI等核心赛道,深入实践研究驱动经营模式,加强重点赛道产业资源积累与专业能力建设,着力打造产业投行、科技投行。公司有信心、有能力为更多科技创新企业链接境内外优质资源,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优质服务。
百利天恒董事长朱义在题为《扎根中国走向世界成为MNC》的主题演讲中,分享了从仿制药“跟跑”到创新药“并跑”甚至“领跑”的企业发展之路。

从创新药生态上看,朱义认为,美国是“0—1”的创新高地,得益于对创新药的慷慨支付机制、全球顶尖人才聚集、前沿知识高效传递及包括长线风投在内的高效资本市场;中国则是全球独一无二的“1—N”高地,拥有众多生物科技公司、完善的基础设施、规模较大的临床资源及高效的药监系统。
基于此,企业形成“美国早研+中国转化”模式大有可为。
朱义强调,未来五年企业将整合中美生态优势,补齐全球临床开发、供应及商业化能力短板,依托现有重磅药物与丰富管线,力争成为MNC(具全球业务网络的跨国企业),在未来十年持续融入全球创新体系,推动中国生物医药从“1—N”高地迈向“0—1”高地。
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郭磊在主题演讲中表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依然有三个要素存在明显优势。

其一,尽管人口增量放缓,但我国依然拥有庞大的“存量人口红利”。14亿人口基数,足以支撑起庞大的行业或强大的商业模式。其二,是“延迟满足红利”。中国人民普遍勤奋,而且愿意把享乐放在未来,把投入放在现在。因此,我国劳动参与率较高,储蓄率也维持在相对高位,对应着资本形成速度在全球范围内依然处于领先水平。其三,是“工程师红利”,表现为全世界最快的技术创新速度。
“中国制造与科技创新的崛起仍是大势所趋,很难改变。”郭磊强调。
他预计,未来“十五五”规划可能会进一步强化“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的结合,预计“十五五”期间,人工智能+、具身智能、海洋经济、低空经济、生物医药等会逐步发展成为代表未来5—10年的产业方向。
嘉宾们的深度主题演讲,从企业实践、政策落地、宏观研判等不同维度,勾勒中国科技创新发展图景,为科技创新建言献策,内容兼具专业性与前瞻性,引发现场强烈共鸣。
分享科创企业“成长指南”
圆桌对话环节同样精彩纷呈。
中控技术董事长崔山、天岳先进董事长宗艳民、步科股份董事长唐咚与中信建投证券投行委协管委员、董事总经理赵鑫展开深度对话,围绕“科创板企业如何保持高速发展”这一核心议题,结合企业在技术研发、市场拓展、资本运作中的实战经验,分享成长心得与破局思路,为更多科创板企业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成长指南”。

“资本市场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企业。只有我们的企业站上了新的高地,才能说资本市场站上了‘新高地’。”赵鑫如是强调。
崔山表示:“中国企业已具备出海竞争的技术与品牌实力。”
崔山指出,当国内市场逐渐成熟并趋于饱和,出海成为中国企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如今,中国企业在诸多领域的技术已实现从模仿到自主创新乃至颠覆性创新的跨越。
“中控技术从零开始开发产品,到如今推出自主创新的核心产品,这背后是三十余年的技术积淀,是巨量实践经验的数据壁垒,是流程工业里应有尽有的KnowHow。”崔山提到,在积淀的100多个EB的数据资源下,进行“工业大模型训练”,通过AI(人工智能)赋能,将带来更多的创新突破。
除了技术积淀和创新,在海外市场拓展策略上,崔山表示,中控技术注重“插山峰上的旗”——优先与全球顶尖企业合作。例如,与沙特阿美达成战略合作,下一步计划将技术和产品应用于壳牌、巴斯夫等国际知名企业。
崔山认为,若能在10家全球顶尖企业中扎根,公司海外业务必将取得突破性发展。
崔山强调,当中国企业出海赢得市场时,不仅赢得了市场,还真正赢得了客户的尊重,真正赢得了中国企业在创新领域的技术认可。“目前,中国企业正在走向世界,作为其中一员,我觉得不是一个人在作战,而是与中国科技创新并肩奋进。”
天岳先进作为国内碳化硅衬底绝对龙头,在全球宽禁带半导体竞争中已占据重要地位。谈及技术突破,宗艳民坦言,Wolfspeed(原CREE)曾是行业先驱,但近年来天岳等中国企业快速崛起,突破了高温长晶、缺陷管控等关键技术瓶颈,实现了从6英寸到12英寸衬底的跨越式发展。
碳化硅因其优越的高压、高频性能,已成为电动汽车、光伏储能、5G通信等战略领域的核心材料。“过去,由于材料可控性差,在二三十年前整个供应端都是供不应求,难以支撑下游的需要,2023年之后,由于天岳的发展带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解决了供货量、品质、价格这三大问题。”宗艳民指出。
针对主持人提出的AI眼镜(“百镜大战”)材料需求,宗艳民表示,碳化硅因其2.6的高折射率成为光学镜片理想材料,但过去受制于尺寸和缺陷,仅能用于高端领域。而天岳先进2024年发布的12英寸衬底彻底改变了局面:“过去,一个8英寸碳化硅衬底只能做3—5副眼镜。现在一片12英寸衬底可制造10—12副镜片,使碳化硅光学应用从高端走向民用。”他透露,公司在与国际头部客户紧密合作,预计碳化硅光学眼镜将很快面市,“未来市场规模可达数亿副”。
宗艳民强调,天岳先进的产能突破与技术领先离不开科创板支持。“2022年科创板上市融资后,我们才在上海临港建了新工厂,扩大了产能和规模,才在行业竞争中取得规模化优势。我个人希望投资人对科创企业有更多的耐心资本。”
唐咚指出,新涌现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带来了新的技术和科技创新的需求,但这些未来的技术对目前成熟稳定增长的工业机器人是没有市场的,因为成本太高。要跨越康波周期,公司要思考把上一个康波周期的机器人和下一个康波周期的机器人结合起来,保证商业持续成功和对未来技术的长期研发,二者结合起来,才能解决产业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的技术波动问题。
步科股份作为工业自动化的供应商,过去自动化行业主要专注于国产化替代。“现在中国工业自动化达到了引领国际水平的阶段,尤其是在工业自动化的新兴领域,如具身智能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中国从一开始就在引领的位置上。”唐咚表示,步科股份的目标是面向全球的,并且很早就确立了聚焦部件、成就全球机器人的使命,公司也已开始推进本地化和实地化的全球化。相信随着技术进步和全球化业务的推进,未来几年步科股份的国际销售额增速及营收占比会越来越高。
为进一步聚焦细分领域机遇,本次年会还精心设置创新药、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集成电路、低空经济、轨道交通、新材料六大产业链主题闭门研讨,打造“小而精”的深度交流平台。
来自六大产业的近50家核心上市公司代表与近200位来自机构的嘉宾云集,围绕产业发展现状、技术孵化突破、投融资机遇等核心话题展开全方位、深层次探讨,场面火爆,氛围热烈。碰撞出的诸多前沿观点,为产业链协同发展、投融资联动提供了有力支撑。
除了精彩的思想碰撞,本次会议上还发布了2025“硬科硬客杯”优秀案例。这些具备硬核“硬科技”实力、实现创新引领突破、秉持开拓进取精神的科创板典型公司与个人,用生动实践绘就了科创板企业的创新活力,更为行业树立了标杆,激励更多“硬科技”企业深耕主业、勇攀高峰。
多位参会嘉宾表示,整场年会内容丰富多元、议程紧凑高效,从宏观政策解读到微观企业实践,从全行业交流到细分领域研讨,再到优秀案例发布,全方位、多角度展现了科创板发展成果与未来方向,实现了“凝聚共识、赋能产业”的预期目标,是一场真正兼具深度与广度的行业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