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关键环节,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
9月11日,国务院于近期批复的《全国部分地区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正式公开发布。当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发布会,介绍相关情况。
据悉,即日起开展北京城市副中心、苏南重点城市、杭甬温、合肥都市圈、福厦泉、郑州市、长株潭、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重庆市、成都市等10个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表示,这10个地区是发展基础较好、经济增长支撑作用强的城市群、都市圈或者中心城市,改革基础条件较好,也具有较强代表性。各地区试点方案总体结构基本一致,但具体改革措施因地制宜,各有侧重。试点方案自批复起实施2年时间,预计2027年完成试点任务。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试点地区和有关方面,聚焦要素价格市场化形成、畅通要素流通渠道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分类施策推进改革,加快形成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路径模式。
李春临介绍,此次综合改革试点的亮点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一是试点地区代表性强,有助于探索各类要素资源更大范围、更广领域高效配置的路径,也为支持经济大省挑大梁提供重要改革支撑;二是要素涵盖范围广,不仅涉及土地、劳动力、资本等传统要素,同时支持试点地区深化探索数据、算力、空域、频谱轨道等新型要素配置方式和价值实现路径;三是更加注重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四是突出因地制宜,体现国家所需和地方所长的有机结合。
人力资源要素有序流动是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的重要组成内容。在发布会现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负责人运东来表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将从“增机会”“强服务”“优环境”“提能力”四个维度指导试点地区加强人力资源开发,促进劳动力和人才有序流动。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则从金融视角,解读了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对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重要意义。王信透露,中国人民银行将围绕增加有效金融服务供给、推动更高水平金融开放合作、推动数字赋能金融发展等方面,加大对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地区的金融支持力度。
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必然关乎着数据流通。国家数据局副局长余英透露,国家数据局将结合数据产权等制度建设,支持有关政策、工程等优先在10个试点地区落地,探索更大力度释放公共数据资源价值,并协同创新培育数据开发利用场景,探索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数据流通交易机制。
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司司长孔维东在发布会上释放了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信号。据悉,在盘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再开发方面,自然资源部将细化完善低效用地认定标准,推动城镇低效用地腾退和主动退出,鼓励采取市场化方式盘活存量闲置土地等。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司长魏巍重点介绍了要素市场化改革的技术关键。魏巍认为,推进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重点是培育全国一体化技术市场。工信部将重点从“建机制、搭平台、优生态、促开放”四个角度深入推进技术市场改革,支持试点地区因地制宜开展差别化改革探索,推动构建全国一体化的技术市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