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业气体到电子特气,中国气体行业走出了一条从无到有、由小及大的崛起之路。1999年,国内气体市场仍由国际巨头主导,行业发展刚刚拉开帷幕,金宏气体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于苏州扎根起步。从仅能供应氧气、氮气等少数大宗气体,到如今攀上电子特气的“科技高峰”、自研自产多款高壁垒特种气体,金宏气体完成了从“基础供给”到“技术攻坚”的跨越。
伴随国内气体行业加速迈向专业化、国际化,作为综合气体服务商,金宏气体凭借综合性平台优势与战略定力,近年来在多领域持续突破。近日,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了金宏气体新任总经理戴张龙,听他细数与气体行业的不解之缘,解读企业的发展布局与未来蓝图。
全链条积淀,筑行业根基
戴张龙从内资企业技术岗位起步,扎实积累技术功底,而后在大型外资企业负责经营管理与业务拓展,由此对行业技术纵深与商业逻辑形成深刻理解。“职业生涯中多方面的历练,让我对行业的商业模式、运营逻辑和技术根基形成了立体化认知。”他坦言。
在戴张龙看来,气体行业是典型的“三密集”行业——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管理密集。“我亲历了中国气体行业从起步到高速发展的过程,对技术研发、生产运营、市场开拓、工程建设等全流程环节都颇为了解。这个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持续的技术迭代、充足的资金保障和专业的人才梯队。”戴张龙说。
谈及选择加入金宏气体的契机,戴张龙强调了对企业增长潜力的看重:“纵观国际巨头,无不是从单一业务起步逐步成长为综合性平台。金宏气体的综合性并非简单叠加,而是‘技术+场景+服务’的深度融合。更关键的是,这种综合性蕴含着强劲的成长性。”
从成长性来看,戴张龙解析了金宏气体电子特气、大宗零售、现场制气三大业务板块的协同效应:大宗零售网络犹如“毛细血管”深入终端,提供稳定支撑;特种气体服务高潜力领域,提升供气“含金量”;现场制气实现与大客户深度绑定,保障稳定现金流。目前,电子特气已供货中芯国际、海力士等头部半导体企业,在高端领域实现突破;山东淄博、辽宁营口的大型现场制气项目快速推进,规模化供气能力持续提升;大宗零售配送网络则夯实了各类供气场景的基本保障能力。
本土化创新,拓全球版图
金宏气体是一家专业从事气体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环保集约型综合气体供应商。经过20余年的深耕,公司已建成品类完备、布局合理、配送高效的气体供应与服务网络,能为客户提供特种气体、大宗气体和燃气三大类百余种产品。
在戴张龙眼中,金宏气体的核心竞争力来自“本土化服务创新+快速响应”的双轮驱动模式。“我们更懂国内客户在技术迭代、成本控制等方面的痛点,服务模式能够实现全维度灵活适配。这种适配性可以整合大宗零售、特种气体、现场制气等全品类资源,为客户量身定制一体化的综合气体解决方案。”戴张龙称。
在稳固国内市场的基础上,金宏气体近年来启动了国际化布局,2023年成立的国际事业部便是重要一步,目前产品已出口至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期我们有不少重要动作,比如收购新加坡CHEM-GAS公司、签约首个海外现场制气项目,还承接了一个西班牙项目,海外开拓已初见成效。”戴张龙介绍道。
谈及未来的海外规划,他表示:“未来,我们会持续拓展海外市场,稳步推进国际化进程。”
客户为中心,绘发展新篇
深耕行业近40年,戴张龙对气体行业有着深刻感悟:“气体是工业的‘血液’,从传统产业到新兴领域,稳定供应的需求始终存在,这决定了行业根基深厚。”
戴张龙认为,行业的成长需要所有从业者齐心协力、相互赋能。“在技术上不断创新,在合作上打破壁垒,守住根基、大胆突破,才能让气体行业的道路越走越宽。”他说。
“客户永远是我们一切行动的中心。”展望未来,戴张龙表示,“接下来,金宏气体将重点沿着两个方向深化:一是深耕具体应用场景;二是持续提升自身能力。我们的目标是把金宏气体的差异化优势,从‘能很好满足当前市场需求’提升到‘能主动发现并引领未来需求’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