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上市银行半年报披露,理财公司经营情况也浮出水面。总体来看,今年上半年银行理财行业延续增长:头部机构在规模和盈利上依然领先;部分区域性机构则凭借差异化布局逆势扩张,展现成长潜力。
与此同时,理财公司加快多资产、多策略布局,积极探索权益投资、绿色理财和“固收+”业务,并希望通过科技赋能与创新场景挖掘新的增长动能,行业格局正呈现“强者稳固,后来者追赶”的新态势。
头部理财公司优势稳固
今年上半年,银行理财行业整体延续增长态势。
盈利方面,上半年头部理财公司继续占据主导地位。招银理财以13.64亿元的净利润蝉联行业第一,中银理财、农银理财、兴银理财和信银理财分列第二至第五位。
从上半年利润增幅来看,共有9家理财公司利润增幅超过10%,其中浦银理财、上银理财、渝农商理财、中银理财和华夏理财等增长显著;而利润降幅超过5%的公司有6家,平安理财、青银理财、建信理财等降幅较大。
对此,青岛银行在半年报中表示,报告期内,该行理财业务手续费收入3.88亿元,同比减少1.28亿元,下降24.81%,主要是针对债市波动加强了市场风险管控,调整产品的债券持仓,但受固收占比较高等因素影响,理财手续费收入有所减少。
区域性理财公司规模增速亮眼
从产品管理规模来看,行业格局正在出现边际变化。头部理财公司依然占据绝对规模优势,而部分中小理财公司逆势扩张,逐步缩小差距。
从绝对规模来看,上半年招银理财、兴银理财和信银理财依旧占据前三:招银理财规模为2.46万亿元,较去年末小幅下降0.4%;兴银理财达2.32万亿元,增长6.3%,保持稳健;信银理财突破2.13万亿元,增长7%,跻身“2万亿元俱乐部”。
从规模增速来看,上半年城商行系理财公司表现尤为突出:宁银理财以26.95%的增速领跑行业,规模突破6000亿元;杭银理财和苏银理财增速分别达到17.00%和18.30%;中邮理财和光大理财也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展现出较强的扩张势头。
相比之下,国有大行理财公司规模普遍回落,其中工银理财、农银理财和建信理财分别下降5.6%、10.98%和11.9%。
国盛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杨业伟在研报中表示,受到去年同期高基数和收益优势减弱影响,今年上半年理财规模同比少增,增速放缓。今年上半年,理财规模增长0.72万亿元,为30.67万亿元,同比少增1.0万亿元;同比增速从去年底的11.75%下降至今年6月的7.53%。
差异化布局寻找突破口
在理财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背景下,多家理财公司通过差异化布局持续寻找突破口。半年报显示,从权益投资到绿色理财,从AI赋能到区域主题,头部理财公司正以多元化策略协同发力,推动理财业务稳步增长,而中型理财公司也在积极探索创新路径。
中信银行半年报显示,信银理财在产品结构上持续做“加法”,强化“抓两头,促中间,强权益”的布局,重点发展中长期限与含权产品,并通过多资产、多策略组合降低波动,为客户创造稳定回报。
招银理财在上半年持续推动AI在投研、风控等核心业务场景的落地。在投研交易领域,智能交易机器人协助完成80%的债券交易,大幅提高投资效率。ESG理财产品规模也不断扩张。
工银理财发挥理财业务投融资综合牌照优势,主动对接国家所需、客户所盼,努力挖掘多资产、多策略投资机会,助力更多普惠客群、养老客群财富保值增值。常态化发行科创、绿色主题产品,特别是含权、中长期限产品,科技型企业、绿色产业投资规模及占比稳步提升。
在差异化探索上,浦银理财结合母公司科技金融战略与区域特色,推出援藏主题产品和科创板指数增强产品,既服务区域发展,又助力产业升级。
不过,中长期来看,在估值整改与低利率环境的双重作用下,理财产品收益率中长期仍将承压。华宝证券研究团队在研报中表示,理财产品在流动性、安全性、收益性等约束下,或呈现“高波动”或“低收益”特征,多资产、多策略配置与投研体系强化将成为未来破局关键。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在研报中认为,“固收+”策略仍是大势所趋,随着权益市场企稳和利率下行,各大理财公司正加码布局。但值得关注的是,其含权比例较低,对市场估值推动作用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