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全国部分地区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批复》,同意自即日起2年内开展北京城市副中心、苏南重点城市、杭甬温、合肥都市圈、福厦泉、郑州市、长株潭、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重庆市、成都市等10个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
9月11日,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全国部分地区实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有关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在会上表示,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关键环节,此次改革试点是深入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重要举措,具有试点地区范围广、要素领域覆盖全、试点举措任务实、全国示范意义强等特点。试点方案自批复起实施2年时间,预计2027年完成试点任务。
深化探索数据、算力等新型要素配置方式
李春临表示,此次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的亮点之一是要素涵盖范围广。
“试点不仅涉及土地、劳动力、资本等传统要素,同时支持试点地区深化探索数据、算力、空域、频谱轨道等新型要素配置方式和价值实现路径,有效促进新质生产力培育和发展。”李春临说。
李春临表示,当前,新型要素发展呈现出很多有别于传统要素的新特征,要素配置方面也面临着很多新情况,希望通过试点能够进一步打破新型要素进入行业体系和产业体系的准入壁垒,推动更多新型要素加速向新质生产力转化。
“比如,在合肥都市圈和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等地区试点方案部署开展了海陆空全空间无人体系建设等任务,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探索空域、频率等方面新型要素配置方式,形成发展新动能。”李春临说。
国家数据局副局长余英表示,这次试点将探索更大力度释放公共数据资源价值,“北京城市副中心、杭甬温、郑州等地都将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作为重要任务,我们将支持试点地区加强公共数据共享、开放和授权运营,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项目,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模式”。
余英还表示,这次试点将探索协同创新培育数据开发利用场景,支持地方因地制宜加大数据供给,释放数据需求,挖掘一批可感可及的数据应用成果。另外,将支持试点地区探索数据流通交易新模式,建立数据安全治理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北京城市副中心作为10个试点地区之一,将结合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快打造数据流通利用增值协作网络和可信数据空间,形成数据共享、开发、利用、保护全链条。”北京市发展改革委主任杨秀玲说。
人、土地、金融、技术等要素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
“下一步将指导试点地区加强人力资源开发,促进劳动力和人才有序流动,更好发挥人力资源要素作用,推动综合改革试点落地见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负责人运东来说。
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司司长孔维东表示,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部分试点地区的探索内容之一是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即,赋予试点地区更大的土地资源管理自主权,支持这些地区依据人口存量和变化趋势来匹配新增建设用地;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
孔维东还表示,创新产业用地供应,建立健全长期租赁、先租赁后出让、弹性年期供应等市场供应体系;支持不同产业用地类型合理转换;探索混合产业用地供给和清单管理制度,推行产业用地“标准地”模式供应;保障新产业新业态用地需求;完善产业用地“亩均论英雄”的综合评价政策体系。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表示,中国人民银行积极支持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具体包括:持续完善标准制定、金融统计、信息披露等基础建设,促进要素合理流动;增强资本要素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引导各地深化区域金融改革;在优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支持统一大市场形成的同时,统筹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强调做好风险评估和应对预案,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司长魏巍表示,将重点围绕“建机制、搭平台、优生态、促开放”,深入推进技术市场改革,支持试点地区因地制宜开展差别化改革探索,推动构建全国一体化的技术市场体系。
其中,在建机制方面,魏巍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开展国家层面技术市场专项法规研究,强化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产权保护等基础性制度,完善技术确权、定价、交易等标准规范,构建统一的技术市场规则体系。支持地方探索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在创新投入、企业主体、利益分配、产权保护等方面探索新机制、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