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霍星羽)“之前,钢厂上方的天空是雾蒙蒙的,而现在却是天蓝色的,我们的新能源冶金物流车辆也为这片蓝天作出了贡献。”中冶宝钢技术服务有限公司重型机械分公司(以下简称“中冶重机”)总工程师、副经理耿会良骄傲地告诉上证报记者。
9月11日,蓝天之下,7辆崭新的绿色冶金物流车缓缓驶来。上证报记者了解到,中冶宝钢研发的3款新能源电驱无轨化冶金大物流特种车辆于这天下线,即将发往宝钢湛江钢铁有限公司。
此次发车的3款新能源特种车辆包括:2台120吨整体式电动抱罐车、4台120吨电动渣罐运输车及1台80吨铰接式电动抱罐车。这是中冶宝钢响应“双碳”目标的标志性成果,将有助于解决冶金渣处理运输环节的效率与环保痛点。
据悉,这些新能源特种车辆可实现运输环节零碳排放,7台新能源特种车辆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700吨,电耗成本仅为燃油车的三分之一,维护成本降低40%以上,或助力湛江钢铁零碳高等级薄钢板工厂减碳节能。
“这些车辆的技术专利,是公司在15年前就开始储备的。经过多年沉淀与完善,9月11日才得以成功下线。看到这些车辆后,我觉得很有意义、很开心。”耿会良表示。此次研发以“结构创新、电机直驱、动能回收、高压安全互锁”为核心技术架构,将效率提升至90%以上,实现了全面国产化替代,投资成本比国外大幅下降,如今公司正在打造抱罐车行业标准。
中冶重机经理助理刘峰告诉上证报记者,公司的新能源特种车辆广泛应用在钢厂、有色冶炼厂中。当前低碳环保之风在钢铁有色行业正盛,生产现场车辆由燃油车改为电驱车也成为趋势。
“公司今年正在尝试将新能源抱罐车销售给日本客户。此前公司海外客户以购买燃油车为主,希望能以日本市场为起点,将公司的新能源车辆销往海外。”刘峰说。
中冶重机党委书记、经理徐旭文对上证报记者表示,目前公司所有产品都是非标、定制化的,公司正在由提供单一产品向提供整体物流解决方案转变。记者获悉,未来中冶宝钢将聚焦电驱动、智能网联、轻量化等核心技术,持续扩充新能源产品线,推动冶金大物流装备“高端化、低碳化、智能化、高效化”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