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济宁能源集团旗下多家企业以“六好”班组建设为主线,在技能提升、文化浸润、管理创新三大维度上精准发力,通过一系列形式丰富、内容务实的专题活动,激活了基层细胞的澎湃动能,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
技能传承:筑牢人才发展基石
各单位将“技能大师进班组”作为提升员工专业素养的核心抓手。金桥煤矿创新实施“理论+实操”双线教学模式,在人才孵化基地和作业现场开展手把手指导,帮助班组成员快速掌握标准化操作流程。霄云煤矿依托9名技能大师资源,构建“高技能人才+一线班组”深度联结机制,在设备检修现场开展“传帮带”教学,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每个操作细节。据统计,该模式使青年职工技术达标率提升42%,设备故障率下降28%。
“以前规程背得滚瓜烂熟,一到现场还是手忙脚乱。现在通过VR模拟演练,流程要点和风险点都刻在脑子里了,培训新工人特别有效!”开拓工区班组长王为茂的感慨,道出了数字化培训的显著成效。阳城煤矿创新开展“三类人员”(班组长、安全员、技术员)融合交流会,通过制度学习与现场实训相结合,借助VR智能实训的沉浸式体验,明确工作标准、强化协同配合,使班组管理基础更加稳固。新能船业则通过班组长轮训和经验分享会,提炼可复制的管理方法,推动班组长从“生产骨干”向“管理能手”转型,目前已有65%的班组长具备跨岗位管理能力。
集团层面搭建的“劳模创新工作室路演”“技能大赛”等平台,持续孵化技术革新项目。截至目前,已涌现56项技术成果,其中“智能巡检机器人”“高效节能输送系统”等12项创新在实际应用中创造经济效益超千万元,为“千亿集团”战略目标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文化浸润:凝聚团队合力
凝聚思政教育与文化融入成为班组建设的特色亮点。金桥煤矿开展的《光影中的使命担当》思政专辑活动,通过案例分析和视频展示,引导班组长深入探讨企业价值观的实践路径。霄云煤矿组织的“班组文化大家谈”座谈会,围绕“文化聚合力”“安全文化落地”等议题征集建议,职工提出的“情景模拟安全宣誓”“技能积分榜”等23条创新方案被纳入建设清单。
阳城煤矿坚持以职工为中心的服务导向,创新打造“码上扫、马上办”等十种诉求办理通道,建成党建思政教育展厅、千米文化长廊和“学习强国主题公园”,完成三堂一舍升级改造。集团首家2000平方米的“职工之家”投用后,工会建立的“三多”服务品牌(多渠道倾听、多方式帮扶、多维度成长)和“工速办”诉求办理机制,使职工满意度稳定在90%以上。金桥煤矿创新团建形式,将班会移至职工之家,结合茶话会和安全警示教育短片,营造出轻松而不失严肃的交流氛围,班组协作效率提升35%。
在第二届班组文化节上,集团举办的“最美班组长”故事会通过红色思政课和奋斗故事分享,激发了广大职工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霄云煤矿班组长李明在分享中动情地说:“当我把三十年积累的经验编成操作手册时,看到年轻工人们眼睛里的光,我知道这就是文化传承的力量。”这种精神共鸣实现了文化赋能与价值引领的双重提升。
管理创新:激发基层智慧
激励各单位积极搭建班组长发声平台,引导基层管理者提出实际问题与管理建议。海纳科技在“精益管理在一线”活动中收集到12项涵盖管理机制、人才培养、工艺改进等方面的建议,实施后使生产效率提升18%,设备停机时间减少25%。“建议将智能矿山文档中心扩建为线上图书馆,收纳设备图纸、专业书籍和管理规定,方便职工随时学习。”机修厂开关维修班班长孙斌斌的提议,已被纳入集团数字化建设规划。
阳城煤矿的“班组长说班情”交流会突破传统汇报模式,各科室负责人与班组长代表围坐畅谈,围绕安全生产的“难点”、日常管理的“堵点”、职工生活的“盼点”展开头脑风暴。会上提出的26项意见建议中,85%在48小时内得到回应,形成“基层发声、高层回应、闭环管理”的良性机制。新能船业即将召开的班组长座谈会,将设立“班组长说班情”专项环节,要求围绕生产协调、资源保障等具体困难提出解决方案,同时开展“车间班组微治理”研讨,聚焦物料领用、考勤绩效等环节提升自主管理水平。
济宁能源集团建立的“月度申报、公示监督、动态奖励”机制,实现对880个班组、1700余名班组长的全覆盖评选,已发放专项奖励近千万元。这一激励体系使班组长参与企业治理的积极性显著提升,近三个月收集到基层创新建议287条,其中43项已转化为制度方案。
站在新的起点,济宁能源集团将以“六好”班组建设为统领,通过技能提升、文化凝聚、管理创新三轮驱动,持续激活班组这个基层细胞。未来,集团将深化班组建设内涵,拓展活动形式,推动班组从“生产执行单元”向“价值创造单元”转型升级,为“千亿集团”目标注入更强大的基层力量。正如集团党委书记在班组建设推进会上强调的:“每个班组都是企业这棵大树的根系,只有根系深扎、枝繁叶茂,才能结出高质量发展的丰硕果实。”这株由万千班组共同浇灌的发展之树,必将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