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12 13:26:50 股吧网页版
巴菲特的投资思维“肌肉”是怎样炼成的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黄家章

  格拉德威尔提出的“一万小时定律”,指出在任何一个领域,达到世界级水平的高端人才,需要至少一万小时的刻意练习。这一定律,以往在音乐、体育等领域,在马拉多纳、乔丹、姚明、郎朗等人的身上,都得到了充分的验证。杨振宁、丁肇中、屠呦呦等科学家的科学探索经历及其成功,更是超一万小时定律的好例子。

  这一定律,同样适用于包括股市在内的投资领域,巴菲特用逾60年的时间,取得了逾五万倍收益的传奇生涯,正是用超过一万小时的N个万小时,刻意练习锻造巴氏投资思维“肌肉”的完美例证。其人其事其业绩,充分表明了在股市上能持续盈利的成功者,并非天赋异禀的结果,而是系统化训练加复利思维,从而在天长日久的日常投资中,善于把投资盈利变成其职业生涯的一种习惯。

  巴菲特在11岁时,就自己购买了人生的第一只股票,到他27岁成立合伙人投资公司时,已积累超过1.6万小时的多方面阅读、上市企业分析和股票买卖的思维决策训练,他每日花费5至6小时阅读财报、企业年报和行业报告,这种刻意的学习与练习,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持续突破自我认知边界的较系统学习,以及不断深度化的思考。他曾说过:“投资很简单,但并不容易。”不容易的其中之一,正是指投资人需要极端自律的持续训练,如同任何一位职业运动员每天都需要锻炼肌肉记忆一样,投资者必须日复一日持久地训练自己的学习、思考、决策、估值和情绪控制能力,在恰当的方向与个股选择中,放大盈利,控制风险,做到知思行合一。

  历史大数据充分证明了巴菲特这种训练的有效性: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1965—2022年的年化收益率达19.8%,累计回报率超过了3.7万倍。这份成绩单,并非来自几次精彩绝伦的操作,而是来自数千次经过严格训练的决策习惯,然后再高度浓缩成为巴菲特所提出的“打孔卡理论”:如果我的一生只有20次投资机会,那我每次的投资决策,都必须经过极度审慎的思考。这种自我约束的本身,就是刻意练习的最高形式——通过限制投资决策次数,来提高每次投资决策的质量。

  巴菲特是如何炼成自己的投资思维“肌肉”的呢?

  其一,认知“肌肉”的锻造:巴菲特自述日常工作就是阅读,“我每天坐在办公室里读东西”,每天通过日复一日的深度阅读与思考,得以更充分地理解现代商业模式和本质,分析不同尤其是重点行业的竞争格局,更好地识别拟投资或已投资企业的内在价值,也就是训练自己投资思维的“肌肉记忆”。

  其二,决策“肌肉”的强化:在从小规模到大规模实盘的决策渐进过程中,不断训练自己在不确定性中逐渐学会做出理性选择,每次决策尤其是具体的买卖投资后,无论盈亏都进行必要的复盘,分析决策过程中的投资逻辑与投资取舍的得失,不断优化自己投资思维,逐渐构建起能战胜市场的投资框架。

  其三,情绪“肌肉”的把控:要能在市场波动尤其是大波动时保持冷静,坚持理性思考和操作,戒掉情绪化的胡思乱想与操作,就需要刻意训练人在股市中的情绪控制能力,平衡与把控好恐惧与贪婪的心理,人在股市,须切记的是,情绪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而只会在原有问题上节外生枝地增加更多的问题。巴菲特之所以能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适时进行大规模的投资,正是其拥有把控情绪“肌肉”的强大体现,斯时斯人,“别人恐惧我贪婪”就不是一句口号,而是经过在投资市场千锤百炼后的一种理性加本能的反应。

  巴菲特那些远超“一万小时”的投资练习,不是简单的时间堆积,而是不断突破舒适区的认知跃进,从理解企业的财务报表到洞察行业的发展趋势,从评估企业管理层到把握市场的周期……每个层面都持续不断地突破着原有的认知边界,从而炼成了自己的投资思维“肌肉”,创造性地形成了巴菲特的价值投资体系,这个体系是一个自洽且可训练的复利系统:认知的复利、思考与决策能力的复利加资金的复利,彼此可以相互强化相互促成。复利的奇迹,直接成就了他用数十年的时间,取得逾万倍收益的优异成绩。

  巴菲特的成功证明,投资者在股市持续盈利,是一种可以通过刻意练习获得的技能,当能分析明白企业价值成为一种本能,规避市场风险成为一种条件反射,长期持有卓越的企业股票成为一种习惯,投资思维的“肌肉”便已逐渐炼成,相应的“肌肉记忆”,足以在下意识里把盈利变成一种习惯。

  作为一个投资者,要学习巴菲特,必须付出一万小时以上的时间学习,付出,不一定会有好的回报,但是不付出,肯定不会有好的回报。较之付出,投资方向的选择,尤其重要,如果方向错了,南辕北辙,效果只会适得其反。投资者应当忘记最好是抛弃“快速致富”的幻想,勿忘巴菲特的告诫:“没有人愿意慢慢变富”,将时间老人当作投资的最好朋友,日常专注于坚持系统的自我训练,包括但不限于:每日阅读、跟踪分析、定期复盘和不断修正。投资者唯有通过成千上万小时的刻意练习,才能让投资的理性决策成为投资思维的“肌肉”记忆,最终在长周期的投资生涯中收获持续盈利的果实。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