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12 16:10:40 股吧网页版
浙江锻造能源体系韧性 提升“气候洞察力”
来源:新华财经

  白露已过。回看今夏,全国一度陷入“蒸笼模式”。浙江也是如此,特别是8月,平均最高气温35.8℃、高温日数22天,比常年偏高2.9℃、偏多13天。

  夏季全社会用电负荷也维持高位。除经济增长等因素外,最直接的影响就属高温。入夏以来,截至8月底,浙江省地两级负荷合计59次创新高,全省全社会最高用电负荷有74天破亿、4次刷新纪录、冲至1.31亿千瓦的历史峰值。

  近年来,随着新型电力系统的深入构建,电力系统与气象气候更加深度耦合。“高新能源占比”,让电力供给的气象敏感度明显提升。

  在这一背景下,坐拥能源资源小省、消费大省双重身份的浙江,面临能源对外依存度高的挑战及高温、台风等极端气候的威胁,在构建更有韧性的能源体系方面打造了“典型样本”。

  从今夏成功应对高温大负荷考验的实践看,浙江探索建设气候适应型能源系统的路径逐渐清晰。

  让盘子更大更稳。强化机组和燃料管理,度夏统调火电机组出力达5843万千瓦,其中统调煤电出力达4879万千瓦,均创历史新高。同时积极争取省外来电,今夏外来电最大达4780万千瓦。宾金、灵绍、白浙三回特高压直流在晚峰关键时段也实现同时满功率运行。

  让供给更低碳。浙江传统能源清洁化加速,新能源出力不断增加,度夏前完成1250万千瓦风光储资源投产,在度夏期间发挥了实效。今夏高温高辐照天气下,光伏发电条件较好,浙江光伏最大出力达3785万千瓦,比去年同期增加出力超过1200万千瓦。7月至8月,浙江光伏日均最大出力超过3000万千瓦,成为午峰保供的关键,有效避免了“午峰晚峰电力双缺”的局面。

  让调节器更灵活。加强网侧储能、抽蓄灵活调用,夏季储能最大充、放电功率均超过220万千瓦,创历史新高;抽蓄最大充、放电功率均超过900万千瓦,有力提升系统“顶峰填谷”的能力。

  还有更多看不见的“清洁电厂”——虚拟电厂在“拔地而起”。不同于传统电厂靠煤发电,虚拟电厂通过聚合各类分布式资源,整合为统一调度的“城市电力调节池”,让“发电”更绿色、经济。今夏,浙江累计吸引30家虚拟电厂参与,最大响应负荷达92万千瓦,相当于瞬时“唤醒”一座中小型火电厂的供电能力,累计响应电量约1000万千瓦时。

  用能习惯也经引导而改变。从今夏浙江负荷曲线可以发现,午峰最大负荷大幅增长,但晚峰最大负荷增量略偏小。浙江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调度计划处副处长沈绍斐表示,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用户侧储能、电动汽车等负荷快速发展,受分时电价政策、省内现货市场价格等方面引导,部分灵活负荷从晚峰转移至午间低谷时段。此外,今夏还有1600余户工业企业把32天的集中检修放在尖峰期,助力电网调节负荷。

  与此同时,电力输配侧致力于提升基础设施强度,浙江电力气象中心依托AI技术持续进行预警研判,尽可能减弱台风等气象灾害对电网的影响。“源网荷储”互动升级,多能互补与柔性调节日臻完善。电力系统越来越贴近气候特性,电网韧性得以加强。

  未来,能源与气象气候的融合将持续加强。基于此,在新能源和负荷预测方面,国网浙江电力持续推动“电力+气象”合作深化,获取时间尺度更长、颗粒度更细、精准度更高的辐照度、风速、气温等预测信息,提前预判高温、极寒等气候风险,提前预判节假日气象条件,获取高精度的未来14天网格化数值气象预报。在深化电力气象“防灾减灾”方面,浙江也正在努力加强对强风、暴雨、冰冻等灾害的微尺度精细化预测预警。

  电力气象的“资源共享”十分关键。放眼浙江,新能源分布广,大量分布式光伏分散在宁波、嘉兴和杭州地区,集中式光伏在浙西南偏远山区,风电则富集在沿海。未来,浙江将继续深化气象电力协同联动机制,强化站点数据共享与信息化建设。

  与此同时,浙江也将不断增强供需两侧基础,合理规划构建浙江“强交强直”主网架,加强新能源高占比、源荷高度不确定性和极端气象等多场景研究,用好现货市场带来的系统增量,融合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提高虚拟电厂等灵活资源参与电网互动能力,科学配置储能,增强多时间尺度、多应用场景的调节能力。

  以“低碳”治理气候,以“韧性”适应气候,浙江正走出一条更加安全绿色经济的能源发展之路。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