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12 20:26:10 股吧网页版
外滩大会新声:“AI+金融”释放人工产能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AI时代降临,“AI是否会取代人类工作”这样的讨论频频见诸网络,而在近期召开的2025 Inclusion 外滩大会上,这一话题被图灵奖得主、计算机专家、人工智能公司创始人以及专业金融人士不约而同地提及。

  比如,在主论坛上,2024图灵奖得主、“强化学习之父”理查德·萨顿直言不讳地说,放眼当下,有很多呼声希望对人工智能进行中心化控制,要求对齐 AI 的目标,暂停甚至终止 AI 研究,限制可投入的算力,限制 AI 行业的竞争程度,或借此确保 AI 的安全。

  “这些主张如出一辙,根源都是恐惧,说到底,这都是基于‘我们对他们’的思维,认为他人不可信任,妖魔化对方。所以我认为这不过是人类的一种天然倾向。”

  萨顿更推崇的是人与智能体协作共存的未来:“协作,就是目标不同的智能体,通过互动实现双赢。我认为,协作就是我们的伟大超能力,人类最卓越的超能力就在于我们比其他任何动物都更擅长协作。协作之所以能实现,在于语言和货币——这两样都是人类独有的。”

  当前,金融行业凭借数据密集、场景多元的独特优势,成为AI技术释放价值、实现突破性应用的关键领域。

  AI已经逐步“涉水”金融业的方方面面,比如支付领域,支付宝近日宣布推出“AI付”服务,为智能体提供支付服务,用户可用说话的方式完成下单咖啡并支付。再比如,有金融机构对记者表示,AI大模型为风控科技赋予了全新能力,通过大模型大幅拓展用户画像维度,进而输出个性化风控决策。在本次外滩大会上,也有多家金融机构表示“AI是一把手工程”“All in AI”。

  那具体在金融领域,AI与人应当是什么关系?

  “AI不是替代人工,而是释放人工产能”

  在“外滩大会见解论坛——AI落地金融之路”上,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创院理事长屠光绍指出,要重视AI落地金融的生态体系建设。除了要完善重要金融基础设施、构建法律制度与监管体系、推动产业协同之外,还要做好新型金融人才队伍建设,从而为AI落地金融的生态体系建设提供坚实支撑,实现AI落地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众安保险常务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王敏在演讲中表示,AI的价值已成为多行业的共识,行业关注点已从“是否布局AI”转向“如何落地AI”。他指出,过去一段时间大家更多强调的是“AI+行业”,即由AI的厂商或大模型的相关部门为行业提供赋能;而下一阶段的红利必将聚焦“行业+AI”,即以行业自身的专业知识(know how)为基础,通过AI去解决更多的问题,而不是简单应用外部场景。

  王敏提及,合作伙伴是AI时代最大的杠杆,行业内及跨行业的协同会越来越紧密、频繁。同时,复合人才是想象和现实之间的桥梁。AI时代的竞争力,其实是“技术洞察+业务洞察+产品的落地执行力”,而不仅是技术本身。尽管AI时代有更多人工替代,但AI不是替代人工,而是释放人工产能的变革。

  “智能化确实没有标准答案,各家公司都有各家公司的路径,我们还是坚信AI的方向是所有都应该拥抱的方向,拥抱的方式不同,拥抱的态度都应该是类似的。”王敏表示。

  恒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研究院院长白硕也表示,现在提及“AI对人的取代”为时尚早。

  在谈及AI在投顾场景中的具体作用,白硕表示:“这个过程中AI能做什么?给投顾创造一个工作台,这个工作台你想要的任何资料,各方面的资源甚至系统运行的结果,这些东西都可以作为你的参考,可以帮你生成相应的话术,人工智能可以了解你的客户,了解到比你还了解,它可以做到千人一面,但生成出来的东西最后一道关还要是人,这种场景是人最后兜底。”他同时指出,“这个边界目前看还要持续相当一段时间”。

  白硕认为,人和AI(目前叫智能体也好、数字员工也好)之间也有一个边界的问题,这个边界的问题刚萌芽后面会越来越突出,实际上数字员工、智能体还没那么智能,“对人类员工的威胁”这种宣传有夸大的嫌疑。

  他结合落地实践指出:“目前来看做好了是一个聪明的工作伙伴,有的时候还没那么聪明,从我们落地真正实施看起来大概就是这样一个位置,希望未来会更好,但现在我觉得这种边界的问题还没到真正大规模操心的时候。”

  上海数据研究院学术副院长朱扬勇也提及了AI在一些场景上的缺陷,特别是在服务业上:“作为服务业最重要的是面对面与客户充分交流,倾听客户声音,你把最重要的环节做成了机器人,客户的抱怨你根本听不到。客服机器人不是AI落地金融的好场景。”

  AI服务金融业的关键所在

  AI“涉水”金融业也不是没有挑战。

  国泰海通证券首席信息官俞枫表示,从持牌金融机构来讲,如果要转向实际应用,输出的服务内容一定要符合行业监管的大要求,既要体现专业性,也一定要确保合规底线。

  俞枫指出:“本身我们AI大模型有很多的强项,但是也有弱点,可能会有幻觉的问题,有‘不可解释’的黑箱问题。这两个问题对我们行业应用是首先需要面对的关键所在,如果你输出的结果是不可控的,给个别客户带来损失是小,如扰动资本市场的话影响就更大了。”

  “目前AI在我们公司起的战略定位已跟2017年不一样了,已经从AI in all的赋能型AI升级为All in AI的变革型AI,AI更多是用来驱动组织变革和流程创新。”俞枫认为,对于AI的认识要从原来降本增效升级,更多看能不能变成更大的变革力量。AI最有价值的场景肯定来源于解决一线问题,来源于公司的业务与经营模式的创新升级。

  他还指出,高质量数据语料补充是未来AI能不能更好服务金融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需要行业建立生态化的机制有效推动高质量数据语料的共建共享。

  蚂蚁数科金融AI产品总经理曹刚指出,每家金融机构对于AI转型这件事有不同的选择和策略。有一些机构非常激进高调去做事情,有一些机构选择的方向偏保守。

  从实践经验出发,曹刚提到:“金融机构做AI转型是一把手工程。”他表示,这不仅仅是一个新技术的引入工作,更是一个系统化工程,“不光是新的技术要植入到自己的系统里面来,新的模型要进行部署,整个产品、业务流程需要进行相应的重塑,而且整个组织,因为你的业务流程发生了变化,整个组织的设计也会从而带来一些变化。需要从战略高度层面统一大家的认知和理解,知道大模型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

  针对“激进创新还是审慎迭代”的议题,曹刚给出明确答案:“在整个策略选择层面,我觉得它不是一个选择题,不是选择激进还是选择审慎,而是既要又要的话题,都要。”

  曹刚表示,蚂蚁数科认为金融+AI的未来趋势可以用“价值共生、成果交付”来概括。金融机构输出场景、数据和业务目标,科技伙伴输出专业的模型、工程能力和运营经验。双方不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而是风险共担、价值共享的业务合伙人。这种共生关系,会催生出新的商业模式,比如联合运营、成果付费(RaaS)。这背后,考验的不仅是技术能力,更是科技公司的战略决心和担当。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