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2025年服贸会”)期间,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首钢园举办人力资源服务业产业融合与创新发展大会,会议中最新发布《北京市国际职业资格认可目录(2025年版)》,总量扩容至163项;与此同时,站点遍布11个国家和地区的首批中资企业人力资源国际化服务联络站正式亮相。
9月8日,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2024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据悉,202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192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4%。境外企业覆盖全球超过80%的国家和地区,年度经营状况良好。截至2024年底,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在全球190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境外企业5.2万家,其中,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设立境外企业1.9万家。2024年,境外企业当年收益再投资778.9亿美元,占同期流量的40.5%,七成境外企业盈利或持平。
企业出海,人才先行。伴随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加速“走出去”步伐,人才保证也愈发重要。作为国家级开放平台,2025年服贸会为各方资源对接搭建了桥梁,一批着眼全球的协作项目也在当日的会议中正式落地,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三个领域联动。在会议现场,“跨文化交流与国际人才培养合作项目”协议签署,通过联合培养、文化交流等项目,储备更多兼具国际视野与专业能力的人才。
同时,组建跨境产业人力资源服务联盟,中国-印尼跨境产业人力资源服务联盟正式启动。
此外,首批12家中资企业人力资源国际化服务联络站正式亮相,站点遍布新加坡、澳大利亚、印尼、英国等11个国家和地区。联络站依托北京本土优质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的海外分支机构,为企业出海保驾护航,也为海外人才来华发展搭建桥梁。
据了解,自2021年起,北京市率先在全国连续发布国际职业资格认可目录,先后认可149项国际职业资格,为近7000人提供了查询验证、出入境便利等服务。该项工作被商务部评为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最佳实践案例”,并于2024年在国际商务会展和云计算工程师两个领域首次实现了职业资格从单边认可到双向互认的突破。
在会议现场,《北京市国际职业资格认可目录(2025年版)》也迎来了最新发布,围绕信息技术、科技服务、金融等重点领域持续扩容升级,目录总量增至163项。
此外,会议还发布了《北京市新质生产力人力资源开发目录(2025年版)》,对重点产业核心领域、职业(工种)的紧缺程度进行评级,并首次发布技术技能人才专业评价指引目录,畅通“职称+技能”双线晋升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