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晚间,人民银行发布公告,宣布调整优化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考评办法,新办法从2025年启用,2025年度的一级交易商名单暂不做调整。
一级交易商考评调整是货币政策框架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银行于1996年首次组建一级交易商,从市场机构中择优挑选交易对手并承担货币政策传导职责。为督促一级交易商合格履职,央行于2004年建立一级交易商考评机制,定期考评更新交易商名单。
随着市场发展,考评指标也与时俱进。2018年央行曾发布《公开市场业务公告〔2018〕2号》,将考评指标充实为7大类、15项,与当时的市场发展需要相适应;时隔7年后央行再次调整考评指标,将更好服务于货币政策框架转型。
调整后的考评指标更加突出货币政策传导要求,分为4大类,共7项。此次修订大幅精简了指标数量,货币市场传导、债券市场做市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
具体来说,货币市场传导方面,涉及稳定融出、合理定价的交易范围,资金紧张时期稳市表现。既考察机构融出的量、价、覆盖面,又着重强调市场波动时期的稳市表现,引导一级交易商更好发挥资金融通“大动脉”的作用,是对原有指标的继承和发展。
债券市场做市方面,考察机构报价、成交情况以及债市波动时期的稳市表现。权威人士表示,这呼应了此前货政报告提出的“建立健全做市商与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联动机制”,有利于增强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基准性,进一步理顺利率由短及长的传导。
另外,调整后强调了一级交易商不得违法违规的底线。考评延续了对机构合规稳健经营状况的关注,并且在公告中明确,考评期内出现不当行为的机构会被暂停交易商资格,进一步严肃了交易商纪律。同时,2025年度一级交易商名单保持不变,相当于设置了过渡期,也便于机构适应和调整。
此次调整后考评方法更加科学公允。“此次考评调整还有一个关注点,就是明确对各类型机构分类实施考核。过去各类型机构放在一起考核排名,由于我国商业银行总体实力较强,非银等机构并不占优,一级交易商都是以银行为主。”权威人士表示,此次方法调整有利于提升交易商的多元化,更好发挥不同类型机构作用,支持未来央行宏观调控、政策传导和工具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