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服务贸易发展论坛昨天在北京首钢园举办。本次论坛以“制度型开放·服贸新生态——引领全球合作新动能”为主题,深入探讨了服务贸易开放发展的新趋势与新机遇。
论坛聚焦“服务贸易开放发展新趋势”和“服务贸易便利化”两大核心议题,并发布了三项服务贸易领域的最新权威研究成果。来自中国政府部门、国际组织、外国驻华使馆、中外企业的近200名代表齐聚一堂,共绘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蓝图。
服务贸易蓬勃发展,中国贡献显著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党组成员隆国强在致辞中指出,当前服务贸易呈现出服务贸易地位日益重要、数字化成为新动力、人工智能开启新蓝海三大新趋势。他强调,中国应抓住机遇,以建设贸易强国的战略高度重视服务贸易发展,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大力推进技术创新与应用,并完善数字经济治理。
商务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盛秋平表示,服务贸易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他欣喜地宣布,2024年中国服务贸易总额首次突破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二。盛秋平强调,中国将坚定不移地拥抱经济全球化,维护自由贸易和多边主义,深化与世界市场的融合联通。
北京市委常委陈健介绍了北京服务贸易的发展成就。2024年,北京市服务贸易总额达到1.17万亿元,占对外贸易比重超过20%,呈现出稳中有进、量质提升的发展态势。北京正把握数字化浪潮,加快服务贸易的数字化转型与升级。
国际嘉宾共话服务贸易未来
世界贸易组织前总干事帕斯卡尔·拉米在线上表示,全球经济的“服务化”和数字化是推动服务贸易加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他同时指出,建立全球统一的服务贸易监管框架仍需多方协调努力。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华首席代表马歇尔·米尔斯分析了中国服务业发展的四大特点,包括其作为巨大增长动力、全要素生产率的加速提升、创新对生产效率的提高以及扩大开放对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善。
巴基斯坦驻华大使卡里尔·哈什米强调,一个明确、开放、公平、基于规则的服务贸易体系对全球经济增长不可或缺。他呼吁在数字桥梁、绿色服务和制度创新方面深化国际合作。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国际贸易和商品司司长卢丝·玛丽亚·德拉莫拉指出,服务贸易促进了千行百业的发展,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日益加深。她强调,服务贸易的进一步发展亟须弥合数字鸿沟。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原副院长高培勇在主题演讲中表示,以制度型开放推动一流营商环境建设是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朴之水建议中国继续开展试点,扩大外商投资准入,并优化服务业相关法规。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农贸司司长马里恩·詹森指出,中国继续成为全球服务贸易的主要贡献国,并建议进一步扩大市场准入,降低贸易成本和壁垒。
世界银行中国局首席经济学家米丽莎强调,服务贸易发展应在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和监管之间寻求动态平衡,并积极展开国际合作提升服务贸易透明度。
提升服务贸易便利化水平,注入发展新动能
在下午的“服务贸易便利化”议题环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党组成员张琦指出,服务贸易正成为全球贸易增长的主要引擎,而便利化是释放其增长潜能的重要基础。他强调,数字技术赋能服务跨境提供,潜力巨大。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提出了以制度型开放为服务贸易发展注入新动能的五点建议,包括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扩大自主开放、推进重点领域制度型开放、发挥开放平台作用以及构建国际合作网络。
论坛现场发布了《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报告2024》、《数字贸易发展与合作报告2025》以及《2025年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指数报告》三项最新权威研究成果。
论坛期间,还围绕“服务业创新”和“服务业数字化”等议题,组织了多场精彩的对话研讨。
本次论坛由中国发展出版社、北京市商务局、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共同主办。作为服贸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贸易发展论坛已连续举办六届,旨在打造全球高水平服务贸易合作交流平台,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