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已经进入以数字化生产力为主要标志的新阶段,数字贸易已经成为驱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9月12日,在2025年服贸会数字贸易发展论坛上,与会嘉宾共话数字贸易发展新趋势。
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周晓燕在致辞中表示,当前,全球正步入数字经济引领的深刻变革时代,数字贸易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构成部分,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的强劲推动下,在诸多领域实现创新突破。它不仅促使产业链、供应链与价值链加速深度融合,更为全球经济复苏进程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引擎。
中国拥有超大的市场规模、良好的产业基础、丰富的应用场景,这些为中国企业在数字贸易领域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近年来,中国数字贸易发展驶入快车道,成为中国外贸发展的新趋势与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根据行业预测,2025年,中国数字贸易市场规模将突破4.5万亿元,2030年有望达8.2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12%。
在全国数字贸易发展的大格局下,地方层面的实践成果同样备受关注。北京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华雨在会上透露,北京数字贸易领跑全国,2024年北京数字经济增长值比上年增长7.7%,其中数字经济的核心产业增长值超过了10%,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大约为1.5万亿元。
在北京各区中,海淀区的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发展势头正猛,彰显了科技创新引擎强大的驱动力。海淀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马成芳介绍,海淀区作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始终勇立潮头,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和数字贸易创新的重要策源地。2024年海淀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GDP)比重达到53.1%,持续领跑全市、全国,充分彰显了数字经济作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核心引擎的强劲动力。
马成芳进一步介绍,海淀区目前已形成以信息技术、科技研发、商业服务为核心的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集群,培育了近万家国家级的商务服务高新技术企业、262家上市公司和50家独角兽企业,抖音、小米等千亿级的龙头企业从海淀走向世界,微软、SAP等国际巨头也选择了在这里设立研发中心。
数字贸易的迅猛发展,与近年来国家和地方高度重视,持续释放政策利好效应密不可分。2024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数字贸易改革创新发展的意见》,出台18条举措支持数字贸易改革创新发展;此前,北京市也发布了《北京市关于打造数字贸易试验区实施方案》,宣布率先推动跨境数据流动试点,打造数字贸易试验区。
面向未来,海淀区已明确发展路径与发力点。马成芳透露,海淀区将服务国家战略,提升全球竞争力,聚焦四个重点方向,推动数字贸易的发展:将继续优化创新雨林生态体系,培育国际一流的新兴数字产业集群。持续加快布局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着力加强引领性的数字技术攻关,全力打造高端、特色数字产业,积极探索数字经济制度创新,全面推进数字化治理方式的变革;将立足自身资源禀赋,高标准推进“四区三平台”建设,聚焦数字要素价值释放、数字贸易增量培养、数字领域规则探索、数字场景平台建设,从基础制度、技术底座、产业体系、品牌活动等多维度发力,全方位打造数字自贸开放品牌;将打造对外开放的高地,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在科技治理体系改革、高端人才服务、知识产权保护、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方面进行开创性的探索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