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周五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十四五”以来,财政政策力度更加给力。赤字率从2.7%提高到3.8%,今年进一步提高到4%;安排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19.4万亿元;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返税超10万亿元。
蓝佛安表示,财政政策统筹考虑防风险和促发展,始终留有后手,未来财政政策发力空间依然充足。
他进一步指出,一是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变,这决定了财政运行的基本盘始终是坚实稳固的。二是这些年我们积累了越来越多的宏观调控经验,政策工具不断丰富,跨周期调节能力大大增强。三是随着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制度机制进一步健全,以及存量风险逐步消化,财政应对未来挑战更有底气、更加从容。
“下一步财政部门将继续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增强灵活性、预见性,加强对形势的前瞻研判,做好政策储备,主动靠前发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财政力量。”他说。
据新华社消息,受国务院委托,蓝佛安9月10日向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报告了今年以来预算执行情况。
针对下一步财政政策如何发力,报告指出,将用好用足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
蓝佛安提出,下一步继续实施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落实落细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激发养老、托育等服务消费潜力。
8月12日,财政部等多部门发布了《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这是中央财政首次对个人消费贷款进行贴息,两项贴息政策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降低相关居民消费和服务业经营主体的信贷成本,从而激发消费潜力稳经济。
报告在部署接下来重点工作时提到,要全力支持稳就业稳外贸;要加快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用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不断提升财政治理效能和水平;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
报告指出,下一步,将把做强国内大循环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续发力、适时加力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不断完善政策工具箱,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增强灵活性预见性,在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上持续下功夫,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各种不确定性。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今年7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举办的二季度宏观金融报告会上表示,下半年中国经济运行可能面临一定压力,全年经济增速前高中低后稳。鉴于此,应优化并新增储备一批财政政策,扩大总需求。
他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在赤字率4.0%基础上,及时根据形势调整并宣布追加预算,确保必要的支出强度,推动财政支出增速靠近名义经济增速,“节奏要快,走在市场预期前面”。二是纾困救助外贸等受损行业,解决重大冲击下可能的失业问题。三是优化化债政策,化债额度根据地方需要靠前使用、调整红橙黄绿债务风险分档指标,进一步提高地方政府应对外部冲击的积极性和能力。四是启动新一轮有效益的投资,重点支持东部地区,重点考虑社会效益,资金来源为法定债务而非扩张隐性债务。